8月24日,在臨澤縣新華鎮的莽莽戈壁灘上,330千伏張華牽Ⅰ線92號鐵塔在烈日下閃爍著銀色光芒。國網張掖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人員景宏康身著密不透風的屏蔽服坐在電動升降裝置上,緩緩靠近對地距離約20余米的輸電導線,鏖戰1個多小時,成功完成了間隔棒更換工作,保障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330千伏張華牽Ⅰ線為牽引變供電線路,供電位置非常重要,該線路起于330千伏張掖變電站,止于330千伏南華牽引變電站,全長66.027千米,桿塔170基。該公司輸電運維人員通過無人機巡視對線路進行特巡期間發現該線路092號危急缺陷,嚴重威脅線路安全運行。該公司高度重視,迅速組織開展現場勘察和分析研判,決定采用“無人機+小飛人”等電位作業新工法消除缺陷,確保線路安全可靠運行。
隨著330千伏線路屬地化運維以來,等電位帶電作業業務重新“回歸”。為做好本次等電位帶電作業任務,該公司提前組織相關部門對該項作業實施的可行性進行評估,落實組織措施、安全措施、技術措施與應急保障措施。同時,根據線路運行情況和人員技術水平,邀請省檢修公司帶電作業中心“送培上門”,依托該公司330千伏模擬實訓基地對作業人員進行了理論知識、作業工法、帶電作業工器具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項方面的專項培訓工作。

員工在330千伏張華牽Ⅰ線92號-93號鐵塔間更換間隔棒 潘磊 攝
據悉,傳統的帶電作業是等電位作業人員攀爬軟梯或是吊籃擺入法進行等電位作業,由地面作業人員協力拉動繩索將作業人員送到空中開展等電位作業,費時費力費人且安全風險高。此次采用無人機結合電動升降裝置輔助帶電消缺,是通過無人機向帶電線路上拋投高強度緣牽引繩,并將緣牽引繩搭到導線,地面人員只需利用絕緣牽引繩將帶電作業主繩和作業人員后背保護繩拉好即可,等電位作業人員利用電動升降裝置從地面到達作業位置,該工法將傳統登塔方式轉變為機械登高,打破對作業人員的體能、年齡限制,將平均三十分鐘登塔時間縮短至五分鐘以內,降低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同時作業人員利用電動升降裝置登高時,全程處于防墜安全保護下,從根本上杜絕了高墜風險,大幅縮減作業時間。
“這次帶電消缺采用‘小飛人’電動升降機輔助方式,僅需1名工作人員進行高空作業,無需其他作業人員上塔輔助作業,對于間隔棒更換這樣的工作,現在只需6人就可以完成以前9人的工作,人員風險降低了,作業時間節省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工作負責人化曉東介紹道。
本次帶電作業是該公司全面落實設備運檢全業務核心班組能力提升的一個典型實踐,也是該公司不斷應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筑牢安全根基、有力促進提質增效的一項重要舉措。國網張掖供電公司將進一步以提升帶電作業實戰能力、帶電作業智能輔助水平為抓手,以健全帶電作業專業管理和技術體系為依托,提升作業現場主動安全防護水平,推進帶電作業業務規范化、管理精益化、作業智能化,綜合運用帶電作業等有效方式,全力保障張掖地區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施昌江)
- 2023-08-24臨澤縣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開展“青年文明號開放周”活動
- 2023-08-24甘州區水務局:黨務培訓練內功 蓄勢賦能促提升
- 2023-08-24國網成縣供電公司:工會“小托管”解決職工大難題
- 2023-08-24甘州區上秦鎮:鄉村振興風景如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