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國網慶陽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員來到慶陽市環縣木缽鎮井兒岔村鴕鳥養殖合作社,幫助客戶排查線路及用電設備隱患,保障客戶安全可靠用電。
在環縣木缽鎮井兒岔村,90后小伙陶超和朋友蘇永鋒一起養殖了近百只鴕鳥,成為當地村民的稀奇事,引得大家都來參觀。在鴕鳥養殖合作社,只見一只只體型健碩、脖子細長的鴕鳥正怡然自得地在圍欄里悠閑踱步。

“鴕鳥食性雜,不挑食,青草、樹葉、嫩樹枝都吃,每天只需喂兩次飼料。”三年前,陶超從慶陽周邊縣區引進了15只非洲和澳洲的鴕鳥,20只五六個月大的幼鴕鳥,并花2萬多元從天津購買了3臺孵化器,孵化率由剛開始的不到50%增加到現在的90%,累計孵化300只幼鴕鳥。
在養殖初期,養殖場一片荒涼,鴕鳥的窩棚十分簡陋,沒有動力電,養殖十分困難。該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進行現場勘查,開展用電負荷測算,并快報快裝,為養殖場安裝上了動力電。
有了動力電,鴕鳥養殖規模也更上一層樓。養殖場架起了高大的鴕鳥房,寬敞通風,干濕分離,科學又衛生。基地內15千瓦的飼料機、粉碎機、5千瓦的潛水泵一應俱全,大大減輕了養殖戶的勞動強度。
“感謝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用電有保障,我們也更有信心繼續把鴕鳥養殖產業發展得更好。”陶超高興地說道。
鴕鳥又稱非洲鴕鳥,一身都是寶,耐粗飼、養殖成本低,可實現一年一次產絨、產肉,皮毛可生產加工成皮具,蛋殼可雕刻成高檔工藝品。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年利潤也在不斷上漲。陶超說,現在電力供應充足,他下一步準備增加鴕鳥冷凍食品加工生產線,進一步拓展鴕鳥養殖的規模和水平。
近年來,國網慶陽供電公司積極助力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用心用情當好鄉村振興“電管家”。在做好常態化供電服務基礎上,持續落實“三零”“三省”惠民辦電舉措,充分發揮“網格+電格”機制,不斷延伸服務觸角,定期上門走訪養殖戶,宣傳安全用電常識,及時解決客戶用電難題,不斷增強客戶安全用電意識。加強供電線路巡視和設備隱患排查消缺,及時掌握配電變壓器運行情況,通過電力賦能,推動傳統產業向電氣化、自動化升級,助力特色養殖業發展規模化、產業化、多樣化。
- 2023-09-01武威土門33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有序推進
- 2023-09-01酒泉玉門75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
- 2023-09-01靖遠東灣:農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 2023-09-01涼州金山鎮:避險搬遷住“暖心房” 圓“安居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