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9月10日發布《關于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通知》提出,實施差異化資本監管。優化資本計量標準,引導保險公司回歸保障本源。優化風險因子,引導保險公司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
市場人士認為,此舉明確延長考核周期,有力釋放保險資金投資空間,估算股票投資空間將釋放2000億元,將激發險企權益投資特別是高股息股票配置意愿。資本市場將迎長期增量資金。
為保險公司松綁
《通知》提出,對于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風險因子從0.35調整為0.3;投資科創板上市普通股票,風險因子從0.45調整為0.4。
行業機構認為,償付能力和考核周期是限制險資入市的主要約束之一,將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科創板等風險因子調低,有利于降低保險公司投資這幾類權益資產的資本占用,為保險公司松綁,釋放出更多權益資產配置空間。
行業機構表示,《通知》實施后,在最低資本不變情況下,估算股票投資空間將釋放2000億元(假設險資2.1萬億元股票資產中,滬深300占50%,科創板占5%,釋放資本全部增配滬深300權重股),將激發險企權益投資特別是高股息股票配置意愿。
“長期以來,面對無風險利率下行趨勢,加大權益資產配置一直是險資運用的必然選擇。”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首席投資官王軍輝表示。
提高股票投資穩定性和積極性
《通知》提出,保險公司應加強投資收益長期考核,在償付能力季度報告摘要中公開披露近三年平均的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
行業機構認為,此項規定意在引導、鼓勵保險公司調整考核機制,進行價值投資、長期投資,有助于推動險資成為資本市場的穩定器。
公開資料顯示,當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摘要中僅需披露當季平均的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上半年,保險公司年化財務收益率為3.22%,年化綜合收益率為4.33%。
在行業機構看來,監管部門此次引導保險公司加強投資收益長期考核,預計險資權益投資期限將有所拉長,有利于保險公司建立匹配負債特點、穿越周期的投資理念,克服短期價格波動,提高股票投資的穩定性和積極性。體現了監管部門鼓勵保險公司支持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積極信號,與活躍資本市場相關政策一脈相承。
“重磅政策落地進行時,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是重點。”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表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優化保險償付能力監管,與此前證監會、財政部等部門政策形成合力。
- 2023-09-12堅定看多A股 股票私募平均倉位創今年以來新高
- 2023-08-24證監會:優化完善互聯互通機制 進一步便利境外中長期資金入市
- 2023-08-07上證科創板100指數發布 助力中小“硬科技”企業發展壯大
- 2023-08-02易方達等19家公募 新獲18.4億美元QDII投資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