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9月26日訊(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張振國 通訊員 陳凱年)廣袤田野間玉米、馬鈴薯、大豆等作物陸續收獲,大棚里蔬菜瓜果長勢喜人,養殖場內牛羊成群雞豬滿圈……2023年,武威市涼州區以實字當頭、干字為先,全面抓好糧食生產、現代寒旱農業、“10+N”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鄉村建設、農村綜合改革等工作,有力有效推進農業農村各項重點工作高質量發展。
全區設施蔬菜、食用菌產量和生豬、牛飼養量居全省縣區第1位,雞飼養量居全省縣區第3位。上半年,一產增加值實現33.53億元,同比增長6.3%;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38元,同比增長9.0%。一串串耀眼的數字,是全區農業農村工作砥礪奮進的最好證明。

涼州區緊緊圍繞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的目標,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2019年以來,先后爭取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62.05萬畝,已建成45.5萬畝,2023年開工建設16.55萬畝。通過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讓地塊零散、產出低下的“望天田”,變成成方連片、效益倍增的“高產田”。同時,大力提高糧食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和機械化水平,加大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老舊機具更新換代,強化技術服務,為全區糧食生產提供了堅實的機具保障。
涼州區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小麥一直是全區第二大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是優質加工型小麥種植基地。在小麥播種時,大力推廣運用小麥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通過擴播幅、增行距、精量播種、淺埋滴灌、鎮壓保墑等措施,實現了“節水、節肥、節種子,抗寒、抗旱、抗倒伏,增產、增收、增效益”的效果,助力糧食節水豐產。
2023年,涼州區建成小麥示范點88個7萬畝,1000畝以上的4個,實施輪作試點項目,探索麥后復種蔬菜、飼草等作物,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種糧農民收入。在收割前期,主抓小麥機收減損宣傳培訓,讓廣大的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種糧大戶認識到機收減損的重要意義,熟練掌握機收減損的操作技能,力爭將機收損失率控制到最低。
“今年,涼州區種植小麥33.15萬畝,如果將小麥機收環節損失降低一個百分點,就可以節約300萬斤的糧食,那么相當于增加了3000多畝的種植面積。”在現場開展機收減損監測調查的涼州區農機推廣站副站長、高級工程師韓進耀說。

初秋時節,涼州區7萬多畝馬鈴薯迎來采收季。在張義鎮中路村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伴隨著馬鈴薯收獲機來回翻耕作業,一顆顆大小均勻、帶著泥土的馬鈴薯被翻滾而出、鋪滿地頭。
“今年我流轉100畝地種馬鈴薯,因為田間管理及時到位,今年的馬鈴薯個大、蟲眼少、品質好、產量喜人,畝產接近8000斤。通過機械化采收可一次性完成挖掘、薯土分離等作業,大大提高了采收效率,節省了成本,縮短了收獲期。”張義鎮中路村二組馬鈴薯種植大戶石國榮說。
2023年,涼州區完成糧播面積120.14萬畝,其中小麥33.15萬畝、玉米78萬畝、馬鈴薯7.04萬畝、豆類1.91萬畝,預計全區糧食總產量達71萬噸以上。
- 2023-09-26金塔750千伏輸變電工程首基基礎澆筑完成
- 2023-09-26方大炭素一項技術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 2023-09-26方大炭素舉辦迎中秋慶國慶員工籃球友誼賽
- 2023-09-26方大炭素焙燒2號浸漬線改造項目試車成功量產在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