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頻道 >> 國內財經

喜迎婦女十三大| 仰望蒼穹,俯瞰大地,下潛深海……看科技強國“她”作為

2023-10-18 14:43 來源:中國婦女

  仰望蒼穹,俯瞰大地,下潛深海……女性作為新時代科技創新和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隊伍不斷壯大,在全國科技工作者中占比45.8%,人數近4000萬,成為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

本文刊于《中國婦女》雜志

  2021年4月,全國婦聯、科技部等7個部門共同研究制定《關于實施科技創新巾幗行動的意見》;同年6月,全國婦聯、科技部等13部門進一步提出支持女性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16條措施,支持女性投身科學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廣大女科技工作者堅持“四個面向”,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爭做新時代科技創新排頭兵,高精尖女性科技人才不斷涌現。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高端破難顯神通

  胡海嵐是第七位獲得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的中國科學家

  2022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公布第24屆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名單,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教授、執行主任胡海嵐因在神經科學,尤其是抑郁癥方面的重大發現而獲獎。

  她是該獎項全球最年輕的獲獎人之一,也是第七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吳驪珠,所從事的光化學研究處在世界科技最前沿,其中已獲突破的“人工光合作用”對實現氫能的綠色應用及二氧化碳的有效減排,對國家經濟、能源發展都有深遠影響。

  吳驪珠所從事的光化學研究處在世界科技最前沿

  她說自己的愿望是,即使在遙遠的將來,煤炭石油的供應完全枯竭,人類文明也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因為只要太陽照常升起,生命和文明將會繼續”。

  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黃如,三十年如一日為“中國芯”攻堅克難,在低功耗器件的新機理新結構、納米尺度器件和關鍵共性工藝等方面作出系統性、創造性貢獻,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

  她說:“外國人能做的事,中國人也可以做,并且可以做出自己的特點來。”

  星河燦爛,夢想無垠,女科學家們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堅持創新,不斷創造科研新高度,圍繞破解“卡脖子”難題,掌握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權,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女性胸懷祖國、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

  面向經濟主戰場

  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福建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全國婦聯常委、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廖紅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其團隊推廣的“高效生態茶園建設方案”。

  “‘在茶樹間套種大豆和油菜’提高了茶葉品質,帶動了茶農增收,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做法表示肯定,還叮囑大家‘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最近,廖紅被推選為中國婦女十三大代表。

  “科技創新巾幗行動”倡導女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基層一線,加速推動成果轉化,服務鄉村振興。

  廣大女科技工作者響應號召,進村入戶,將“巾幗科技助農直通車”開進田間地頭,送科技下鄉,將新品種、新農技落地,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動力。

  中國飯碗要裝中國糧食,被譽為“女袁隆平”的大豆育種專家李艷華,先后育有11個東生系列大豆品種,推廣應用面積達5000萬畝,增產大豆20 億斤,為地方增加經濟效益40億元。

  她說:“世界非轉基因大豆占5%,中國貢獻了一半,吃自己的大豆放心!”科技興農讓“中國飯碗”越端越牢。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也是創新成果的使用者、受益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的860多個項目中,企業牽頭或參與的有 680余項,占比高達79%。

  “科技創新巾幗行動”倡導女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企業,廣泛開展需求對接、技術咨詢、聯合攻關等活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科技成果“從書架到貨架” 的轉化。

  中國婦女十三大代表宋曉玲是中國企業500強之一的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她和團隊在PVC領域深耕細作,開發出9種專用樹脂,其中4種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此之前,專用樹脂依賴進口,價格居高不下。國產樹脂投放市場后,國外樹脂價格應聲而落,從此打破了國外的封鎖壟斷,缺水的新疆因此增加了上千畝良田。

  該項技術及產品還推廣到中亞、中非等缺水國家,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到科技創業的隊伍中來。

  在中國互聯網領域,女性已經頂起了科技創業的半邊天,《中國企業家》雜志發布的一項針對科創女性群體的調研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270位中國創業女性中,63%是科技創業,她們分布較多的為高科技制造業、軟件、金融服務和技術、電子商務、生物技術等領域。

  中國女科技工作者詮釋著女性的堅韌、多元和包容,在經濟主戰場演繹著巾幗奮斗的別樣精彩。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高水平鑄大國重器

  國之所需,吾之所向。女科技工作者心系“國之大者”、擔綱“國之重器”,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因子”。

  廣大女科技工作者發揚科學家精神,迎難而上,奮力投身鑄大國重器、挺民族脊梁、立時代新功的生動實踐中。

  2020年,北斗三號最后一顆衛星發射成功,北斗導航系統全面建成,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中國科學院導航總體部副總工程師徐穎刻苦攻關,和團隊一起鑄國之重器守護國門。

  王亞平邁出了中國女性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2021年10月16日,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將王亞平等3名中國航天員送上“天宮”,他們在太空駐留半年,這意味著中國的載人航天已實現太空往返常態化。

  2021年11月8日,王亞平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她和我國首位飛天女英雄劉洋一起,成為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里程碑式人物。

  劉洋是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

  航天浪漫,女性擁有一半。越來越多的中國女科技工作者逐夢天穹繁星,用智慧和力量助力探索浩瀚宇宙。

  容易,作為重型運載火箭副總師,她帶領團隊一次次向祖國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

  繼神舟十二號飛船發射成功之后,神舟十三號、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也相繼發射成功。目前,她已帶領團隊全身心投入托舉載人登月的大火箭研究之中,遙想2030年前將要實現我國載人登月的目標,容易心潮澎湃,無比振奮。

  在高能物理、遺傳工程、微電子技術、激光技術、宇宙觀測、衛星發射、南極考察等較為尖端的科學技術領域,廣大女科技工作者也取得了無愧于時代的驕人業績。

  彭艷,上海大學未來技術學院院長、人工智能研究院執行院長、無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長,帶領團隊研制了15個系列無人艇,取名 “精海”,寓意用精衛填海的精神,在東海、黃海、南海和南極執行大量任務,為我國海洋戰略及應急探測等作出了突出貢獻。

  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廣大女科技工作者將個人追求與科研報國相結合,成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巾幗擔當。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她力量”保駕護航

  2022年11月,在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她”論壇上,發布了《性別視角下的中國科研人員畫像》,數據顯示女性的學術影響力在物質科學、計算機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低于男性,但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男女比例最為接近,尤其是在神經科學和藥理學領域,女性的表現尤為卓越。

  截至2023年,共有184名女科技工作者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而其中從事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研究的人數最多。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她力量”奮勇爭先。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最緊要關頭,廣大女科技工作者不畏艱險、日夜奮戰,用擔當和奉獻換來了山河無恙。

  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

  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用愛與責任筑起堅實的生物安全防護墻,為守護人民生命和健康貢獻巾幗力量。

  “科技創新巾幗行動”倡導廣大女醫務科技工作者繼續發揚偉大抗疫精神,攻堅克難守護人民健康。

  王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博士生導師,成都華西海圻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國家成都新藥安全性評價中心(GLP中心)等機構的創始人。

  16年來,她和團隊完成了562個新藥臨床前安全性評價,中國新藥評價數據逐漸被國際接受和認可,邁出了中國創新藥走向國際的第一步。

  楊倩首次以全新角度闡述帕金森致病機理

  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楊倩的主攻方向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她在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上首次以全新角度闡述了帕金森病致病機理,被譽為當年該領域研究的兩個最重要發現之一。楊倩團隊有個口號:讓人們健康地老去。

  讓癌癥患者更有尊嚴地活下去是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陳春英團隊的使命,她和她的團隊利用納米材料治療癌癥取得了很多重要突破,她成為“藥理學與毒理學”領域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全球133名科學家之一。

  對重慶市中藥研究院中藥種植研究所所長陳大霞來說,田野就是她的實驗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陳大霞覺得使命重大。她開展分子輔助育種,通過品種改良科學化提高藥材品質。

  她說:“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中藥農業發展中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為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添一把火。”

  在科學技術的賽場上,不斷崛起的女性力量,讓科技進步更有活力,讓社會發展更富生命力。當女性特質與科技相遇,碰撞出改變世界的耀眼光芒!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