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頻道 >> 省內經濟

華亭神峪鄉:繪就和美鄉村新圖景

2023-10-30 16:18 來源:中國甘肅網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秋色漸濃,行走在華亭市神峪鄉田間村落,入目皆是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蔬菜基地里,蔬果飄香采摘忙;田間地頭上,玉米豐收遍地“金”;鄉村田野間,環境美麗“顏值”高;村莊鄰里中,文明之花處處開……

  蔬果飄香,映出鄉村振興好“豐”景。10月的神峪到處都是豐收的喜人景象,清晨的神柳路設施蔬菜基地,務工的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黃瓜、豆角,綠油水嫩的新鮮蔬菜被裝箱上車,等待著送往周邊的集市;下關村北山蘋果園里碩果累累,一個個紅彤彤的“小燈籠”果香撲鼻,令人流連忘返。“通過不斷的探索,優化種植管護技術,今年的蘋果又大又甜,獲得了大豐收。”蘋果園負責人霍濤介紹說。

  在神峪鄉,不僅有綠色有機的新鮮蔬菜、香甜可口的紅蘋果,還有鮮嫩脆甜的“金棒棒”。西溝門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村集體土地20畝,試種“亞洲一號”水果玉米8萬余株,又甜又脆的玉米棒一上市便深受市場喜愛,銷量可觀,為西溝門村村集體經濟增收6.8萬元。

  “我今年養了13頭牛,比去年多養了5頭,現在在家發展養殖業比在外面打零工強的多,我準備再擴建一座牛棚,再多養幾頭牛。”袁莊村村民馬建華一邊給牛添草料一邊介紹著自己家的養殖情況。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馬建華還流轉了周邊群眾50多畝的撂荒地種植青貯玉米,給牛兒準備足夠的過冬“口糧”。今年以來,神峪鄉把規模養殖作為發展牛產業的基礎工作,共培育10頭以上養牛大戶68戶,全鄉牛飼養量達到8200余頭。

  “以養定種、種養結合”的“互動”模式,促進了養殖產業的綠色循環發展。聚焦牛、果、菜等主導產業,神峪鄉以完善種養銷產業鏈條為主攻方向,以產業擴規提質增效為目標,持續加大種養殖大戶培育力度,同時大力推廣“樹上果”+“林下雞”“藥果”套種等農業發展模式,提高農業產業效益,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讓綠色致富之路在這里生根發芽。

  資源整合、抱團發展。立足鄉情實際,神峪鄉率先探索村級抱團、鄉域聯動、黨建聯建模式,采取“公司化改革”方式,10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組織共同注資組建成立山谷農發公司,以“發展農業產業、振興鄉村經濟”為宗旨,為全鄉農業產業開發、多種集體經營搭建平臺、提供支撐。通過農業生產、農機服務、工程建設和山野菜、沙棘、農特產品統購統銷等經營服務活動實現毛收入20余萬元,有效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切實增強村黨組織凝聚服務群眾能力。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漫步在神峪鄉下西路的鄉間小道上,一句“我們一起回家”訴盡了歸家的鄉愁。下西路是彭大高速華亭南出口至上關石拱寺、隴縣龍門洞景區的必經之路,總長8.2公里,涉及下關、西溝門2村8社213戶群眾。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詩句將人們引入西溝門村這座美麗的村莊,青磚白墻、古樹掩映,精致的小廣場、醒目的文化墻,處處精巧動人的小景觀呈現在眼前。

  神峪鄉下西路人居環境提升項目,結合沿線自然風貌,按照發展鄉村旅游目標定位,堅持適用、節儉、生態、美觀原則,深度挖掘農耕休閑文化,在保留原有鄉土風貌的基礎上,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傳統民俗等文化元素,不斷提升項目建設的內涵和厚度,實現村莊環境綠色生態與現代宜居“雙提升”,讓“人間桃花源,最美西溝門”成為向往的“詩和遠方”。

  “路邊的花園漂亮、墻上的彩繪好看、村里的環境干凈,現在的村莊越來越美、氣質不斷提升,這是真正讓老百姓受益的變化。”西溝門村村民李紅玲說。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神峪鄉一直以來的發展思想,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一帶三線九路十村一街區”為重點,鞏固提升神水路環境整治成效,大力推進神柳路、G344線、下西路和彭大高速連接線人居環境整治。依法依規開展拆違治亂行動,積極推進農村污水治理,扎實推進鄉村綠化美化亮化,堅決守牢生態環境保護紅線。

  大力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不僅要在“凈”上下功夫,還要在“美”上作文章。神峪鄉深入開展鄉村面山和村莊綠化美化,實施面山造林綠化600畝,輻射帶動全鄉群眾在門前屋后種花種樹,以環鄉主干道路沿線為重點,種植天人菊10.2公里、美國石竹4.8公里、五彩石竹5.5公里、馬鞭草13公里、補植更換苗木700余株,讓綠色充盈在田野鄉間。

  改變,不僅體現在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上,還體現在人們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思想觀念上。神峪鄉定期開展“家庭整潔示范戶”評選活動,常態化開展“周五環境日”清潔活動,全面落實“紅黑榜”制度,大力開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提升群眾生態保護意識、樹立綠色生活理念、形成良好社會風尚,讓“美麗鄉村”不僅有顏值也要有“內涵”。    

  “以前有些人都是隨手扔垃圾,現在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誰也不忍心再去破壞,環境一天更比一天好了。”下關村村民馬惠霞說。 

  “講和諧,共努力;思發展,謀富裕……樹新風,講正氣,壞習慣,要改正……”走進下關村,道路旁的村規明約墻繪格外引人注目。

  “村規民約”約出鄉村新生活,神峪鄉“量體裁衣”,根據村情實際,修改完善村規民約,內容涵蓋移風易俗、思想道德、環境衛生、尊老愛幼等多個方面,教育引導群眾轉變傳統觀念,培育良好家風民風,使孝老愛親、遵紀守法、助人為樂等優良傳統成為鄉風文明的主旋律,為鄉村治理增添動力。

  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神峪鄉致力于傳承好家風,組織開展“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道德講堂活動;宣傳新風尚,廣泛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文明祭祀”“婚喪簡辦、厚養薄葬”等相關內容宣傳,傳遞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尚,在全鄉形成勤儉節約、文明和諧的新風氣,引導群眾杜絕大操大辦、攀比浪費等不良習慣。

  “現在村莊越來越美,大家越來越講文明、愛干凈,鄰里之間越來越和諧,好人好事越來越多,鄉村風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張家磨村村民王冬英開心的說。

  學習先進典型,感受榜樣力量。神峪鄉廣泛開展道德模范、好人好事、文明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婦”等先進典型選樹評比活動,教育引導群眾重德尚禮、孝老敬親,讓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熠熠生輝,讓文明之花盛開在鄉村的每一個角落。“我們村的朱銀平今年獲得了‘平涼好人’稱號,他的事跡深深感染著周邊的人,我們要學習他的好品質,做孝敬老人、愛護家人的人。”九一溝村村民夏旺旺說。

  鄉村和美、產業興旺、農民富裕……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新圖景正逐漸繪就,神峪鄉聚焦“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全力實施“黨建領航、產業興旺、項目夯基、環境靚美、民生提檔、鄉村治理”六大工程,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奮力加快富裕和美新神峪建設步伐。(牛德潔 王亞紅)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