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張振國 通訊員 馬艷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武威市涼州區在補齊水利短板、夯實水利基礎上持續發力,激發“水動能”,做足“水文章”,全力守護涼州經濟高質量發展命脈,為全區農業生產、生態用水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了有力的水支撐。
聚焦民生 保障鄉村振興“生命水”
在涼州區金塔鎮楊寨村一組,金塔河水管處的工作人員正在檢修農村飲用水管網,全力保障農村用水安全。在保障用水安全的同時,水管處工作人員還不忘將節約用水倡議書、水資源管理條例等宣傳彩頁一一分發到村民手中,引導廣大群眾增強節水意識,做節約用水的踐行者。
金塔河水利管理處副處長葉生成說:“我們圍繞農村人飲供水、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水資源管理、河湖管理、水旱災害防御等重點工作,補短板、強弱項,強管理、促服務,全力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各環節全過程,實現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水資源優化配置 建好豐蓄枯用“水盆子”
位于涼州區調蓄工程西營河五干片區蓄水池里,波光細細碎碎、層層疊疊,微風吹過,水波漾起,在冬日暖陽的映襯下煞是好看。由涼州區西營灌區五干渠引進的汩汩清泉,正在流入該蓄水池。“一泓清水”將有力保障生產用水需求,解農田之“渴”。
涼州區水務局正高級工程師張玉存說:“截至目前,涼州區13座調蓄水池主體工程已全部建成,初步達到蓄水條件,‘四河十三池’水網格局已形成。近期,抓住上游來水較好的有利條件,利用新建成的調蓄水池集蓄雨洪資源,雜木、西營、黃羊灌區持續小流量向調蓄水池試供水,蓄水量已達1200萬立方米,將為今年冬灌及明年春灌提供水資源保障,提高了水資源空間調蓄能力。”

涼州區調蓄工程項目現已在西營、雜木、黃羊灌區新建調蓄水池13座,總容積1998.82萬立方米,建設西營河、金塔河、雜木河、黃羊河、小沙河、海藏河輸水工程6項,總長62.34公里,與灌區現有水利設施構建形成“一橫四縱、四河連通、多源互濟、統籌調配”的全域水網格局。如今,涼州區建成了水資源豐蓄枯用的“水盆子”,水資源統籌調配的“水網絡”日漸完善。調蓄工程項目的實施,可把西營、金塔、雜木、黃羊四個灌區由西往東連通起來,通過集蓄雨洪資源,系統調配年內、年際和區域來水用水,增強地表水調蓄能力,實現季節性豐蓄枯用、跨灌區調劑,各灌區水資源互補互用,有效緩解金塔、雜木、黃羊灌區45萬畝農田灌溉缺水問題,實現區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全區生態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科學節水 讓產業“喝飽水”
在永昌鎮羊桐村露地蔬菜連片種植地塊上,西藍花、筍子等高效節水作物迎來收獲,村民正在采收忙……隨著自動控制技術、膜下滴灌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運用,水資源調配正變得更加精細、快捷。
永昌鎮羊桐村三組種植大戶毛中偉說:“今年我承包了羊桐村1320畝地,全部使用膜下滴灌節水技術,滴灌節水、節肥效果非常明顯。”
涼州區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田間節水設施建設力度,積極普及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農藝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同時,推行確水權、控水量、建臺賬、嚴監管、促交易的“五位一體”水資源管理模式,落實五級(區政府—灌區—鎮—用水戶協會—用水小組)供配水機制,明晰水權到戶,控制輪次用水,強化用水計量,開展水權交易,規范取用水行為,確保全區146.77萬畝耕地均衡灌溉。
強化治理 引入經濟發展“生態水”
南部山區萬畝林海郁郁蔥蔥,天馬湖上流水潺潺水鳥翩躚,濕地公園綠意融融,廣袤田野節水作物喜迎豐收……涼州區水系連通工程還把水動能補給生態用水,最大限度改善了區域生態,河道自然形態和河流水系的自然功能得到恢復。

涼州區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四抓一打通”部署要求,著眼優化水資源調度,破解資源性缺水和時空來水分布不均難題,提高水資源空間調度能力,大力實施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加強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與改造,生態補水、城區綠化等全部使用再生水,年利用再生水1500萬立方米;建成城鄉雨水收集利用示范點38個,提高雨水收集利用水平。
近年來,涼州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科學謀劃和扎實推進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重大水利工程、民生水利、水生態文明、水利改革、水旱災害防御等工作持續推進,河道治理、農村飲水、綠美河湖建設等工程實現重大跨越,節水型社會建設不斷深入,水資源利用率和效益不斷提高,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水利支撐。
- 2023-11-17國網慶陽供電公司:“三創”思維激發審計發展活力
- 2023-11-17國網慶陽供電公司:“e”起節約用電 “碳”尋美好生活
- 2023-11-17武威市舉辦學習宣傳先進典型主題文藝創作展演活動
- 2023-11-17武威公安法治利劍守護生態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