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自然條件相對艱苦,經濟發展較為滯后。多年來,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改革開放到高質量發展,無數隴原兒女付出了巨大努力,讓這片古老的“絲路熱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而在其中,更有不少稅務干部的身影。他們扎根基層銳意探索、立足崗位接續奮斗,把稅務所能融入發展所需,把個人之我融入國家之我,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姿態,在隴原大地上綻放出絢麗奪目的“稅務之花”。
“俯首甘為孺子牛”
在一心為民中綻放“奉獻之花”
稅務系統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最能淬煉心性和膽識,是吃苦奮斗、擔當作為的好戰場,也是年輕干部大顯身手、大展拳腳的廣闊舞臺。
來自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稅務局的扎西,便是基層稅務機關優秀年輕干部中的一個縮影。2015年7月,從西南民族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扎西,孤身一人來到陌生的碌曲。剛到辦稅服務廳,從稅務登記到發票代開,從調查核實到信息確認,從稅控發行到各種認定……一項項工作既新鮮又陌生,對于才走出校園、從未接觸過稅收知識的年輕人來說,接受的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盡快熟悉稅收業務,扎西主動請纓到辦稅服務廳輪崗鍛煉,熟練掌握稅務登記、稅費申報、發票開具等操作技能,又在閑暇時間來到管理分局,主動學習發票管理、稅源監控、風險防控等征管知識,確保融會貫通。有時面對一些復雜難懂的稅收政策,扎西在充分學習掌握的基礎上,還吸收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藏語,“心貼心”用雙語服務少數民族同胞解決涉稅問題。
藏語也有“方言”,特別是不同地域之間藏語發音的差異較大,常常造成稅企溝通不便。為此,扎西利用業余時間整理了一本“諧音筆記”,詳細標注了不同“方言”之間的具體差異。每當遇到少數民族納稅人,只要有扎西制作的“筆記”在手,大家都能對答如流,納稅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也更高了。如今,作為碌曲縣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負責人的扎西,已經成長為藏區納稅人都信得過的“專家”。常有納稅人拉著扎西的手說“瓜正切”(藏語“謝謝”),他總是嘿嘿一笑:“我可是‘隴稅雷鋒’,為你們排憂解難是應該的,職責所在。”
在臨夏市稅務局,同樣也有一位“問不倒”的稅務“專家”——稅政一股股長安世宏。作為一名從人民教師“轉型”的稅務干部,從稅八年來,安世宏憑借過硬的學習能力,熟練掌握了會計、財務管理、稅收法律法規等專業知識。每次走進他的辦公室,總有不少同事和納稅人前來咨詢涉稅疑難,他也總能提出合理合規的解決對策。

安世宏在給納稅人講政策
常來找安世宏咨詢政策的臨夏偕行科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路陽表示:“安股長真是個貼心人、熱心人,每次找他咨詢政策,都是清晰直白、簡單易懂、很接地氣,好像什么都難不倒他!”
“不破樓蘭終不還”
在艱苦奮斗中綻放“拼搏之花”
由于特殊的地理構造,甘肅省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類型齊全、交錯分布。放眼隴原大地,從黃河之濱到祁連之麓,從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哪里的納稅人繳費人有需求,哪里就有“稅務藍”的奮斗身影。
位于山丹縣大馬營鎮的馬營稅務分局,距縣城60公里,平均海拔2400米,年平均氣溫3攝氏度,屬高寒地區。分局管轄納稅人1314戶,雖然不多,但因管轄區域的原因,呈現“分布廣、距離遠”的特點。盡管如此,仍然有4名平均年齡27歲的青年干部投身一線,以最熱切的初心為納稅人繳費人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繪就人生最靚麗的青春底色。

馬營稅務分局青年干部入戶輔導個體戶享受稅費政策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問起馬營稅務分局的一線稅收工作,分局長毛中侃輕松地說:“來到馬營稅務分局之前,我在祁連縣稅務局已經工作了8年,早就習慣了高原寒冷的氣候條件了,沒有什么問題!”但他黝黑的臉龐、皸裂的手掌似乎“出賣”了他。
日常工作中,毛中侃和分局干部們經常頂著烈日、冒著風雪實地下戶輔導納稅人,無論是重點稅源戶的煤礦企業,還是開著小店的個體工商戶,只要有涉稅訴求,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幫助解決。熟悉馬營分局的納稅人都說:“稅務局的小同志們一直是‘有求必應、有問必答’,個個都是好樣的!”一個有限的生命該怎樣創造出無限光彩的人生?面對這個問題,有著36年工齡、26年黨齡的天??h稅務局基層干部李瑞明,用人生最寶貴的年華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在天祝藏族自治縣稅務局哈溪分局的辦稅服務室,李瑞明就是里面的“絕對主角”。不管多么繁瑣的辦稅需求,他都可以快速辦理;不管多么復雜的政策咨詢,他都可以對答如流。從1987年參加工作至今,他始終扎根基層,堅守鄉鎮辦稅一線,解決納稅人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在基層稅收工作戰線上留下了一串堅實的腳印。走進李瑞明的職工宿舍,他的書桌上總是會放著業務書籍,三十多年來,這種習慣從來沒有變過。用他自己的話說:“作為一名稅管員,如果連業務和政策都不熟悉,就像是沒有武器的戰士。我不允許自己手無寸鐵,更不允許自己丟盔棄甲,越是在一線,越是需要過硬的業務素質。”
“敢教日月換新天”
在勇于擔當中綻放“實干之花”
甘肅省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由于歷史、自然、地理等多種因素影響,扶貧任務重、脫貧難度大。近年來,甘肅稅務深入貫徹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選派125個駐村幫扶隊,通過輸送人才、落實政策、配套服務等方式,對接幫扶244個自然村、2.3萬戶困難群眾,集“稅收之力”添彩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在定西市稅務局對口幫扶的岷縣寺溝鎮立珠村,特殊的高寒陰濕環境為“貓尾草”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有力條件。由于其粗纖維含量高、適口性強,是賽馬、奶牛等草食動物最理想的長纖維飼草。近年來,立珠村村民開始大規模種植貓尾草,但還停留在“辛勤種、自然曬、等收購”的傳統簡單模式中,很難抓住市場。貓尾草怎么種產量高?怎么賣銷量好?從2019年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以來,幫扶干部安文一便一直在探索。通過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和入戶走訪,幫扶工作隊協調村“兩委”,積極推廣貓尾草規?;N植和精細化加工,動員農戶適當擴大種植規模、購置烘草設備、發展“庭院經濟”,并幫助申報特色品牌及商標,利用電商渠道打開銷路。經過多年努力,立珠村現有公司、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各類經營主體52家,貓尾草年銷售額超1800萬元,聯農帶農效應明顯。2022年,立珠村(貓尾草)還被農業農村部評選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眼看著立珠村貓尾草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安文一自豪地說:“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我們將一如既往發揮好稅收職能作用,開展好駐村幫扶工作,全力支持貓尾草產業做大做強。”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華池縣喬河鄉虎洼村,作為幫扶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稅務干部邱建新心里很清楚:“群眾要致富,就必須有產業做支撐。”5年來,邱建新與村民同吃同睡、艱苦奮斗,仔細研究虎洼村基本情況、經濟發展現狀和扶貧發展規劃。通過協調村“兩委”創立“支部+合作社+農戶”養殖產業模式,幫助全村發展牛、羊、豬等養殖戶近300戶,實現養殖收入450萬元,推動原本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小山村”,真正駛上了產業發展、群眾增收、村集體經濟壯大發展的“快車道”。
昂首闊步新征程,砥礪前行正當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甘肅稅務干部將積極投身基層“大課堂”“大熔爐”“大舞臺”,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中開新局、建新功,讓隴原大地的這朵“稅務之花”更加絢麗奪目、光彩照人。(屠小東 范宇航 董亮)
- 2023-12-19國網臨夏供電公司及時為震區救治點救災帳篷接電
- 2023-12-19甘州中學舉辦“魅力筆尖,‘英’你精彩”英語系列活動
- 2023-12-19民樂縣“春綠隴原·文化進萬家”文化惠民活動啟動
- 2023-12-19瓜州:以高質量招商引資集聚發展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