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探索打造‘種、養、游、銷’鄉村產業振興產業鏈,推動25項855萬捐贈項目落地,建設電力愛心超市6座,在電商平臺銷售產品1000余件,創收6萬余元,文旅項目接待游客200余人次。”12月26日,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市場營銷事業部鄉村振興部負責人劉倍菡向筆者介紹。
今年,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持續做好助力全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根植于幫扶地本土產業,利用當地文旅特色、高校教學資源、新型電商平臺等優勢資源,創新開展“以電為媒 五化五促”提升行動,打造“培訓、種植、養殖、文旅、電商”五位一體的鄉村產業振興新格局,推進鄉村產業“穩一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加大力度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提升幫扶產業發展質量。
“在智能溫棚里培育出的葡萄、圣女果等果蔬,品質明顯提高,色澤、形態、養分等提升明顯,還可以生產對環境要求高的各種名貴、稀缺中草,也讓常家河山楂小鎮成為通渭縣現代化高效觀光農業的新典范。”12月25日,通渭縣常家河鎮勝義村支部書記王春娟滿臉喜悅得說。
如今的智能溫棚的控制由信號采集系統、中心計算機、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采用物聯網技術,只需點擊鼠標,就可對溫棚內環境進行監測,并將數據及時匯入溫室智能控制系統,做出分析與控制,生成數據報表,及時調節內部溫度、光照、土壤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因素,實現溫室環境精準監測、遠程智能控制,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需要大量人手和時間的工作,達到改善產品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以清潔化鄉村用能、促進產業富民,專業化電商合作、促進市場拓寬。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全面建設綠色電氣化鄉村,圍繞解決農業生產、農村生活、鄉村產業發展問題,孵化一批供電所鄉村電氣化技術專家,深入開展鄉村電氣化重點技術和樣板工程推廣。強化政企協同,積極走訪市、縣各級政府,促請出臺鄉村電氣化推廣實施支持政策,提高政治站位,引入政府投入、社會資本投入,確保鄉村電氣化推廣資金保證。打造一批電氣化示范鄉鎮,確保十四五期間示范鄉鎮農村生活電氣化覆蓋率達到100%,鄉村產業電氣化水平達到70%及以上,打造“生產生活電氣化,電能自給自足”的綠色能源“零碳”鄉村新形態。
“現在我的養殖場實現了棚上發電、棚下養殖的模式。陽光收益加上養殖收益算是喜上加喜。”12月24日,面對國網崇信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的用電回訪,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黃寨鎮白新莊光伏發電養牛戶張亞東高興地說。走進崇信縣紅牛繁育場,只見廠房屋頂上,一排排光伏板整齊排列,在陽光的照耀下正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每次遇到用電難題,只要一個電話,供電服務人員就立刻幫助解決。電力部門在養殖場建設初期,就根據用電實際,為場里新增了一臺800千伏安專用變壓器,立桿3基,架設線路120米,這可節省了不少錢呢。”說起供電服務,張亞東豎起了大拇指,“現在,養殖場的光伏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的消納方式,在保證牛場日常飼料加工、照明、取暖用電的同時,還獲得額外收益,‘光伏+養殖’的這條綠色發展路子是咱農民致富的‘快車道’。”
系統化特色項目、促進村民創收,科學化專題培訓、促進人才培養,常態化文化下鄉,促進鄉風建設。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積極探索央企產業幫扶新路徑,打造“種養殖產業穩步發展,致富車間初現規模”的“1+1”互補新形態,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讓幫扶村各類產品走向市場化。根據地理環境特點,發展“種植羊肚菌、大球蓋菇,養殖蜜蜂、土雞、淡水魚”的“兩種三養”等傳統優勢項目,帶動周邊村共同發展特色產業,形成特色農產品規模產區。幫助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發展花椒加工工廠、花椒籽和菜籽榨油工廠、新鮮蔬菜脫水工廠以及倉儲物流中心等。與大型加工企業合作,以材料原產地及減少農業產品加工及運輸成本為優勢,創建以仇池峰為品牌的特色農產品,與大型企業形成產業互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擔經營風險,主動融入國內市場經濟大循環中。
“電”與“農”的相遇,促進了鄉村產業的高效融合,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將以高度的責任感發揮電力行業特色,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下足功夫、交好答卷,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可靠電力保障。(李春蓮)
- 2023-12-26華亭:從“一株藥”到5億產業鏈
- 2023-12-26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子在2024年“中銀杯”甘肅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農林牧漁類花藝賽項”高職學生組中獲佳績
- 2023-12-262023年中國·賓川首屆僑鄉文化旅游節開幕
- 2023-12-26武威市舉辦2023“我們共同走過”朗誦者迎新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