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頻道 >> 省內經濟

五涼農耕話滄桑

2023-12-27 17:48 來源:中國甘肅網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五涼時期,統治者普遍重視農業生產,采取勸課農桑、徙石造田、運土植谷、廣田積谷、興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發展農耕經濟,河西地區的農業生產水平得到進一步發展。

  《晉書·張軌傳》記載,張軌擔任涼州刺史之后,就開始“課農桑,拔賢才”,積極恢復農業生產。陰澹是張軌的得力參謀,他后來任職敦煌太守時,在州西南造渠溉田。這一地區的百姓受益不少,安居樂業,此渠因此被稱為“陰安渠”。前涼沙州刺史楊宣在州南修建陽開渠,在州東修建北府渠,其中以北府渠工程最為堅固。這些渠都引甘泉(黨河)水灌溉,“堰水溉田,人賴其利”。

  前涼張駿執政時,提出“徙石為田,運土殖谷”的策略,計劃將戈壁灘中的石頭移走,然后運土覆蓋其上,墾辟為田。也即改造戈壁荒灘,擴大農田數量,改善耕地緊張的狀況。參軍索孚覺得“治石田”得不償失,認為“今欲徙石為田,運土植谷,計所損用,畝盈百石,所收不過三石而已。”但張駿毅然堅持。有一年春天,張駿閑暇之余,出姑臧城東門游玩。他看到禾苗遍野,百花盛開,池沼中綠萍茂盛,聞到花朵飄香,聽到斑鳩、喜鵲、黃鶯等眾鳥啼叫和鳴,這一幅和諧悅目的春日畫圖,不禁讓他心曠神怡。張駿十分高興,遂寫下《東門行》一詩稱贊姑臧的春日風光,詩曰:“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時榮。鳩鵲與鹙黃,間關相和鳴。綠萍覆靈沼,香花揚芳馨。春游誠可樂,感此白日傾。”詩中“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時榮”等句子,反映了涼州發達的農耕氣象。

  后涼呂光統治時期,河西農業連年豐收。《晉書·呂光傳》記載,386年,前涼末主張天錫之子張大豫進逼姑臧,想要擊敗呂光,其幕僚王穆勸諫說:“呂光糧豐城固,甲兵精銳,逼之非利。不如席卷嶺西,厲兵積粟,東向而爭,不及期年,可以平也。”從“糧豐城固”“厲兵積粟”等詞語可知當時姑臧及河西一帶農耕發達。后來呂光屬下楊軌想要反叛,呂光親自給楊軌寫了一封信,其中有“今中倉積粟數百千萬”的句子,可見當時農業繁榮興盛,糧食堆滿了糧倉。

  建立南涼的鮮卑族本是游牧民族,但也重視農業生產。《晉書·禿發烏孤傳》記載,禿發烏孤統一河西鮮卑部落后,以“務農桑,修鄰好”為其治理之策。其弟禿發利鹿孤繼位后,屬下建議利鹿孤“宜置晉人于諸城,勸課農桑,以供軍國之用”,得到了利鹿孤的肯定。這一“勸課農桑”的政策,使大量被安置的流民成為南涼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對南涼的農業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此外,南涼還專門設立主管農業的官吏“大司農”進行農田水利及倉廩管理。南涼國王禿發傉檀由于受到北涼沮渠蒙遜的連續攻擊,他被迫離開姑臧之時,“留大司農成公緒守姑臧”。

  西涼的建立者李暠對農業生產也是十分重視。《晉書·李暠傳》記載,李暠“又遣宋繇東伐涼興,并擊玉門已西諸城,皆下之,遂屯玉門、陽關,廣田積谷,為東伐之資”。“廣田積谷”道出了西涼政權的立國之策。后來,李暠遷都酒泉,繼續重視農業,獎勵農耕,“既遷酒泉,乃敦勸稼穡。群僚以年谷頻登,百姓樂業,請勒銘酒泉”,大意是因連年五谷豐登,百姓安居樂業,西涼在酒泉刻石紀功,歌功頌德,充分展示了西涼實行的屯田經濟讓西涼變得民富國強。

  北涼國王沮渠蒙遜是匈奴盧水胡人,但他對農業生產的重視程度不亞于其他四涼。401年,由于戰爭,導致百姓錯過了農時,北涼國王沮渠蒙遜正式下詔曰:“戎車屢動,干戈未戢,農失三時之業,百姓戶不粒糧。可蠲省百徭,專功南畝,明設科條,務盡地利。”大意是,要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百姓的負擔,鼓勵人民從事農業生產,調動其積極性。

  417年,河西遭遇大旱,影響了禾苗的生長,沮渠蒙遜又下罪己詔曰:“頃自春炎旱,害及時苗,碧原青野,倏為枯壤。將刑政失中,下有冤獄乎?役繁賦重,上天所譴乎?內省多缺,孤之罪也。”從春旱害苗一事,反省刑罰是否苛刻、民間是否有冤案、百姓的賦稅是否繁重等等,從中可見沮渠蒙遜對農業的重視程度。

  1975年,在吐魯番古墓群中發現的寫于423年的北涼文書《兵曹下八幢符為屯兵值夜守水事》,記載了北涼時期組織士兵進行大田生產的情況,可知北涼對農業的重視程度。

  此外,河西走廊發現的魏晉時出土的文物,有大量反映當時農桑、屯田等方面的壁畫和彩繪磚畫,包括犁地圖、揚場圖、耱地圖、采桑圖等,描繪了勞動人民從播種到豐收的一整套農業生產過程,形象直觀地再現了當時人們的農業生產生活情況,成為當時河西農耕經濟繁榮發展的生動寫照。

  (作者簡介:李元輝,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