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頻道 >> 省內經濟

“涼州熏醋(鳳林鳴酢)中國食文化大健康食材創新獎”揭曉

2023-12-28 16:05 來源:中國甘肅網

  中國甘肅網1228日訊(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張振國)近日,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成立30周年慶典暨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論壇在北京大紅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上,作為武威釀造文化遺產傳承創新的行業代表,“涼州熏醋(鳳林鳴酢)中國食文化大健康食材創新獎”揭曉,張文柏獲“2023年度中國食文化涼州熏醋釀造技藝傳承工匠獎”。

  來自全國各地行業協會代表、企業代表薈聚一堂,共同慶祝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成立30周年、參與和見證了中國食文化研究會系列活動,拉開了中國食文化研究會2024年“助力鄉村振興”新篇章。

  醋的歷史文化堪稱博大精深

  縱觀醋的起源與演變,從春秋戰國時期的醯、漢代的酢、兩晉南北朝的苦酒、唐宋的醋直到現代的精品醋、保健醋,每一步都折射出中國文化智慧的光芒。

  醋,周朝時稱為醯(音同兮)。公元前1058年周公所著《周禮》一書,就有“醯人掌管五齊、七菹”的記載,醯人就是周王室掌管五齊、七菹的官員,所謂“五齊”是指中國古代釀酒過程五個階段的發酵現象,醯人必須熟悉制酒技術才能釀造出酒來。醯人的官制規模在當時僅次于酒和漿,這說明醋及醋的相關制品在帝王日常飲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專門的釀醋作坊,醋也不再是王室專用。《論語·公治長》中就有醋的記載:“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可見春秋時代,食醋已經非常普遍。

  漢代醋已開始普遍生產。東漢時期的著作《四民月令》中記載有醋的釀造時間:“四月四日可做酢,五月五日也可做酢”。

  至今,只有出土于武威的漢代醫簡53號簡上“酢漿飲之,日再夜一”的墨跡,是明確把醋定位在一個地方的文字記載最早的個例,比《晉書》劉伶起源說早500多年。53號簡上寫道:“治金創止恿法:石膏一分,姜二分,甘草一分,桂一分,凡四物皆冶,合和以方寸寸,酢漿飲之,日再夜一,良甚。勿傳也。”這個藥方是西漢涼州人發明的驗方,醫家私下傳播。把四味藥熬制成膏,做成一寸見方的藥塊。白天用醋飲服兩次,夜間一次。這一記載,首先打破了古醋宴席應酬的作用,醋開始派生了其他的用處。其次,明確了涼州人早在西漢時期就把醋普及開了,而且醋還具有藥用價值。從旱灘坡一同出土漢簡的地方,同時發現漢代涼州的大、小麥顆粒,證明涼州人以大、小麥釀造醋(即涼州熏醋)的歷史距今已有2200年以上的歷史。《齊民要術》在所記的“大麥酢”“小麥酢”。在《漢武內傳》這部文獻中,西王母告訴帝曰:仙藥中有“鳳林鳴酢”其實鳳林鳴酢就是涼州熏醋。

  由此可見,涼州熏醋源遠流長,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涼州熏醋以其綿、酸、香、甜、醇獨特口味和悠久歷史,獨特釀造技藝位居中國名醋系列。涼州熏醋在釀造過程中,產生的氨基酸、有機酸、糖類、催生素和鹽等,能夠有效地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在食用方面,它能溶解食物中的鈣和鐵,使人體易于吸收,也可以用于腌制蘿卜、白菜、大蒜等食物。

  傳承釀造技藝制作飄滿歷史的味道

  記者來到武威醋大媽食品有限公司,正趕上一鍋熱氣騰騰的醋剛出鍋,只見工作人員正在往大缸里不停地倒灌。整個操作間沉浸在一股濃濃的醋香味里。欲制醋,先釀酒;要釀酒,先蒸飯。張文柏董事長說,武威醋大媽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涼州熏醋”,所用原材料十分講究,品質要求很高,制作程序主要采取:“燜、蒸、拌、酵、曬、淋”5個過程,要經過21道工序,涼州醋的釀造以谷物為主料,先加入酒曲,采用低溫酒精進行發酵,然后再拌入谷糠麩皮經醋酸發酵。一半醋醅進行熏醅,另一半醋醅進行淋醋,以所得醋液再浸泡熏醅,淋得新醋。

  在公司陳釀曬場,新醋需經日曬、露凝、撈冰、高溫殺菌(夏天任其烈曬,除去水分和雜料;冬天放在室外,醋中的水結冰浮在醋上,將冰撈出,效果與蒸發相似等工序繼續發酵和濃縮,時間跨度一到兩年甚至五六年不等,經過熟化,釀出老陳醋。陳醋一缸新醋,除去一半水分后,便能達到黑紫顏色,過夏不霧,過冬不凍,經過夏伏曬冬撈冰,醋濃度顯著升高,各種物質充分反應,最后用九十九度高溫滅菌法滅菌,最終制出酸、香、免、甜、鮮、郁香撲鼻回味無窮的涼州陳醋。其乃調味之珍品,食醋之精華。

  武威醋文化博物館是一家集民俗釀造文化遺產展示、旅游開發等功能于一體的專業主題博物館,由武威醋大媽食品有限公司投資興建。博物館分為老作坊、醋史館,陳列館等三大主題展館,以及一個體驗館。全館采用聲、光、電等現代表現手段,全新演繹燜、蒸、拌、酵、曬、淋等傳統工藝流程,回歸重現涼州熏醋的傳統釀造技藝。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