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杰
資產總額16萬億元、營業收入2.2萬億元、凈利潤1118.8億元、在京納稅持續破千億……北京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動員部署會暨2024年市國資委系統工作會近日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2023年,北京國有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對全市經濟大盤形成重要支撐。
市國資委表示,2024年將全力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動國資國企進一步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加大高精尖產業領域布局,加強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好發揮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去年市屬國企實現營收2.2萬億元
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曾勁表示,2023年全市國資國企全力穩生產、穩經營、穩市場,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北京市屬國企資產總額達16萬億元;1至12月,市屬國企實現營業收入2.2萬億元;利潤總額1563億元,資產、收入、利潤均保持穩定增長;在京納稅1110億元,稅收貢獻持續破千億。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國有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也已明確。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要強化出資人資本回報,即市屬國企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在京納稅要與全市經濟協同增長;另一方面要更加強調高質量發展,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指標要達到或超過全國行業平均水平,研發投入強度和科技產出效率要持續提高。此外,工業產值等12項支撐全市經濟的指標,要優于全市行業增長水平,跑贏大盤。
將打造一批創新聯合體和產學研聯盟
科技創新,已成為擺在國企面前的一道必答題。2023年,北京國資國企科技創新力度明顯在加大,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也進一步強化。
一個具體體現就是,國企研發投入視同利潤考核的標準進一步提高,超出行業優秀值1.3倍的,可額外加分。數據顯示,去年市屬國企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工業企業為4.4%。考核“指揮棒”正引導著企業加碼創新投入。
“產、學、研、用”國企科技創新“生態圈”加速構建。記者獲悉,目前北京53家國企已成立科協,為企業科創提供產業資源渠道和智庫支持。應用場景是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的重要平臺,北京國企與央企共同發布108項科技含量高、帶動性強的應用場景。通過集中力量攻關,北京國企在一些領域也實現了“卡脖子”突破。
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牌照落地,市管企業積極布局人工智能算力平臺等數字基礎設施,深化拓展“長安鏈”應用場景……國企數字化、綠色化轉型不斷提速。據悉,市屬國企已“一企一策”編制碳達峰行動方案,北京綠色交易所承建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近期也已正式啟動。
“今年國資國企將大力提升創新整體效能。”曾勁表示,將遴選一批優勢企業開展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專項行動,打造一批創新聯合體和產學研聯盟,并加大應用場景征集發布力度,鼓勵支持國產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在完善鼓勵創新的體制機制方面,將健全創新評價體系和中長周期考核機制,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同時,大力培育產業新賽道,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加快啟動第二批國企總部搬遷副中心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服貿會、中關村論壇等重大活動服務保障;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躍居全國第一,稻香湖再生水廠、安定循環經濟園區一期等環保設施相繼建成……高標準服務保障首都功能,都有北京國企的身影。
放眼京津冀,2023年北京國企高質量融入協同發展,也取得更多豐碩成果:天津南港LNG(液化天然氣)項目投產運行,涿州電廠二期工程獲得核準,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揭牌運營。京津冀三省市國資委還建立合作機制,三地文旅、能源、建筑等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去年,市屬國企在城市副中心年度投資近500億元。
去年面對“23·7”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全市國資國企聞“汛”而動、緊急馳援。24家市屬國企承擔著444項災后重建項目,涉及金額近百億元,為全面恢復重建美好家園貢獻國企力量。
今年,市屬國企將保持在城市副中心投資強度,加快啟動第二批市屬國企總部搬遷副中心,加大與留京央企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對接力度,推動存量總部和新增板塊落地城市副中心。同時,加強產業轉移與承接的聯動,支持企業共建成果孵化與中試基地,積極培育跨區域產業集群。
- 2024-02-18春節文旅“成績單”印證旅游過年已成新趨勢
- 2024-02-15甘肅隴南:優質服務不打烊 電亮“莓”好生活
- 2024-02-15國網武威供電公司:新春電量足 燈火暖萬家
- 2024-02-13【新春走基層】國網西和縣供電公司:節日守護者的新春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