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暢,楊柳依依。走進位于北灣鎮新坪村的靖遠沿黃現代寒旱農業產業園,100余座16米跨度的新式大棚整齊排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棚內一根根黃瓜掛滿枝蔓,隨手摘一根品嘗,清新爽口。鮮紅色的草莓鋪滿壟面,濃郁的果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產業園內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
“你看,這株葉面上已經有紅蜘蛛和灰霉病危害的跡象了,這是高溫高濕誘發的,用煙霧熏蒸兩三次,就能有效預防。”這是靖遠縣科技局高級農藝師王國菊給菜農開的“處方”。

針對近期天氣,溫室反季節蔬菜病蟲害時有發生,靖遠縣科技局組織技術人員走進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菜農的溫室大棚中忙著查看蔬菜生長情況,講解大棚蔬菜溫度、濕度管理、水肥施用、光照調控、病蟲害防治技術,面對面向種植戶做技術服務。
“幸虧發現得早,教的辦法,花錢少,挺實用,病蟲害得到了有效防治。”北灣鎮富坪村村民韓俊義說,他剛開始種黃瓜,由于不懂技術,吃了不少虧。后來,在靖遠縣科技局技術人員手把手的指導下,學技術、學管理,從最初的“門外漢”逐漸成為村里的種植能手,良好的效益讓他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北灣鎮圍繞建強“產業鏈”,做優“菜籃子”,積極引導村民大力發展溫室黃瓜種植,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著力補齊短板弱項,優化延伸產業鏈條,擦亮了花兒新村黃瓜品牌,讓特色產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全鎮現已建成日光溫室6000余座,鋼架大棚1600余畝,設施黃瓜種植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主要途徑。
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養殖棚舍、溫室大棚,活躍在靖遠基層一線的科技特派員如同點點“科技星火”。他們做給群眾看、帶著農戶干、幫著村民賺,架起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橋梁,延長了農業產業鏈,打通了科技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靖遠縣科技局錨定“打造有為科技、推動有效創新”的目標,深入實施強科技行動,精準對接企業需求,聚焦企業在生產經營、研發投入、技術需求等科技創新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等問題,不斷在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舉措上下功夫、出實招、求實效,為企業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做好服務,不斷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架起政企“連心橋”,做好科技服務。靖遠縣科技局組織干部實地走訪醫藥公司、新能源科技公司等多家科技型企業,詳細了解企業研發投入、科研項目、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技創新情況,積極宣傳各項惠企政策,匯總梳理需求情況,積極幫助企業對接目標高校、科研院所,為企業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邀請大學專家教授為科技型企業解讀省市支持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重點圍繞新材料、冶金有色、現代肉牛、文冠果、集約化育苗等高效種養及產業提質增效、藥物研發等方面與企業進行點對點、面對面指導交流。
抓科技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去年以來,靖遠縣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25家企業入選科技型中小企業庫,10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帝堯農機、昊洲土壤等5家企業順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高能環境成功通過“專精特新”企業認定。大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能力,建成蔬菜科創中心,中天化工高純氟化鋰技術研究入選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靖遠枸杞品種搭乘神舟十六號完成航天育種試驗,肉蓯蓉、文冠果產品研發等4項科研成果在企業生產線上落地生“金”。知識產權保護和應用能力顯著提升,新增授權專利98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62件,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6.66億元。靖遠縣入選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靖遠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周期性評估獲得優秀等次,科技創新勢能逐漸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馮文強)
- 2024-04-24假日打卡優選!武威塔兒灣景區“約惠”五一
- 2024-04-24蘭州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舉辦第二期創業沙龍(政銀企)對接會
- 2024-04-24敦煌:移風易俗“吹”來文明新風
- 2024-04-24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開展“4·23世界讀書日”主題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