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5月10日訊(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張振國)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5月10日,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來臨之際,由甘肅省博物館、武威市博物館等省內19家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觸目皆琳瑯——甘肅古代玉器展”在武威市博物館開展。據悉,本次展覽將于即日起開展,8月9日結束。
開展儀式上,甘肅省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副研究館員王南南介紹了展覽策展情況,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市文物局局長(兼)馮知朝致辭并宣布開展。
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甘肅省博物館陳列展覽部、蘭州市博物館、臨夏回族自治州彩陶館、張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張掖市博物館、高臺縣博物館、臨夏市博物館、山丹縣博物館、漳縣博物館、高臺民俗博物館有關負責人出席開展儀式,省內19家參展博物館代表及武威市市直文博單位代表參加開展儀式。

當日上午,在武威市博物館學術報告廳,王南南做了以《中國古代玉器鑒賞》為題的專題講座,武威市直文體廣電旅游系統干部職工80余人聽講。
“玉,石之美者。”謙謙君子,比德于玉。在古人心中,“玉”意味著美好、高貴與純粹,得到萬般垂愛。綿延千年的玉文化,是東方文明、特別是華夏文明區別于西方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從時空深處走來的甘肅,與“玉”別有“淵源”。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詩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玉門關”,就因古代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于此而得名。四壩文化的玉鑿、西周的玉人、漢代的玉蟬……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甘肅留存下來了不少或拙樸或精美的玉石器物。這些千姿百態、藝技天成、匠心獨具的玉石文物,展示了古代工匠巧奪天工的治玉工藝,折射出耀眼的華夏文明之光,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此次展覽展出的300多件(組)玉器,造型姿態各異、工藝各盡其巧,旨在為觀眾普及源遠流長的中華玉文化,展現中國古代玉器成就,感受中國玉文化的人文精神和藝術風韻。
- 2024-05-10【甘快看】隴拍客丨甘肅山丹:焉支花谷引游人
- 2024-05-10【甘快看】隴拍客丨山丹:智慧養老服務暖人心
- 2024-05-10郵儲銀行白銀市分行送金融知識進社區
- 2024-05-10國網甘肅電力:提前48小時完成營銷2.0系統5月電費發行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