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大炭素石墨化廠的一車間里,江健師傅就像是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雖然他身板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但每當機器出現故障、設備需要檢修時,他總是第一個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雙手,為整個生產流程的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一天,江健注意到了一個長期困擾生產工人的問題——爐子上用料斗下輔料時,料斗插板經常卡澀,拔插吃力,插板打開后由于物料粘接導致下料不流暢,工人們不得不頻繁使用鐵錘敲擊,既耗費體力又影響生產效率。
江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開始了對料斗插板問題的深入研究。他仔細觀察了料斗插板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分析了造成卡澀和物料粘接的原因,發現使用的料斗下料口角度太平緩是主要原因。經過和生產工人多次溝通了解,他心中已然有了料斗的改造方案。在和班組同事經過多次畫圖模擬和現場考證,決定將普通鋼板制作的鈍角料斗改為白鋼板制作的銳角料斗,下料插板加裝滑道,拔插順溜,改造后的料斗耐腐蝕且下料流暢,大大縮短了下料時間。這一改進,使得分廠在五年內無需再采購下料斗,節約成本達29.75萬元。
江健在石墨化廠的幾年里,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師,用他那雙巧手將一個個報廢的設備變成嶄新的寶貝。提升機的料斗經過他的改造,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延長了使用壽命;其他分廠報廢的U47抓斗,在他手中搖身一變,成為了有用的天車抓斗,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他修復的天車減速機,像是一臺臺重新找回青春的機器,在生產線上不知疲倦地運轉著。而他自己制作的生產工插鋼絲繩的模具,更是數不勝數,每一個都凝聚著他的汗水和智慧。
江健有個習慣,喜歡在生產車間里四處轉轉,他的身影總是那么忙碌。每當他出現在現場,生產工人們都會笑嘻嘻地打招呼:“江哥,又琢磨改啥呢!啥時間給咱把這個工具的功能升級一下!”他們知道,只要有江健在,問題就不算是問題,任何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江健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豐功偉績,但他用實際行動彰顯著敬業精神,像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為企業的繁榮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羅永崗 郭樹生)
- 2024-06-26中信銀行:“繁星計劃”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中信方案”
- 2024-06-26蘭州高新區開展安全生產月系列活動
- 2024-06-26蘭州高新區舉辦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培訓會
- 2024-06-26國網兩當縣供電公司:推廣“e起節電 ”助力低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