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正值紅花采摘季。走進瓜州縣沙河回族鄉民和村,放眼望去,一片紅色花海在微風中蕩漾,燦若朝霞美不勝收,村民們穿梭于一簇簇花團間采摘紅花,既是美麗的景色,也是豐收的希望。

“今年,紅花長勢良好,雖然采摘的時候很辛苦,但是看到收購價格能達到每公斤100多元,心里還是美滋滋的,而且紅花渾身都是寶,花蕊和花籽可以賣錢,秸稈也能當牛羊的飼料。”沙河回族鄉民和村種植戶張天賜說。
紅花種植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成本低、生長周期短,投入少、見效快,經濟效益遠高于普通作物,而且藥用價值高,籽能榨油,秸稈可以做飼料,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紅花的采摘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民和村周邊地區的村民們搶抓時機,在家門口采摘紅花,增加收入。
“現在采摘價格每公斤15元,我一天最少能采摘10多公斤,收入能達到200多元,好的時候一天能夠采摘20公斤,我就能掙到300元。”沙河回族鄉民和村采摘工樊尕虎說。
沙河回族鄉的地理環境和水土光熱條件非常適宜紅花生長。近年來,民和村通過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動員農戶發展紅花、甘草等特色中藥材產業,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做足了功課。2024年,民和村紅花種植面積達到500余畝,又多了一張特色中藥材種植名片。
“我種了10畝紅花,每畝地能產花絨40公斤左右,而且這幾年的市場行情非常好,收購價基本穩定在100多元,細算下來,10畝地紅花的收入能達到3萬余元。”沙河鄉民和村種植戶崔國錄說。
近年來,沙河回族鄉圍繞鄉情實際,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種植,以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為目標,以提質增效為出發點,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引導農戶種植紅花、枸杞、甘草等特色經濟作物,豐富種植品種和優化種植結構,走出一條向管理要效益的路子,讓中藥材種植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沙河回族鄉結合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把中藥材種植作為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改善生態環境、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實現了產業效益和促農增收雙提升、雙豐收。沙河回族鄉將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持續培育和壯大特色產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綜合效益同步提升,以產業發展助推村集體經濟和群眾經濟收入穩步增長,將紅花產業由“一枝獨秀”到“遍地開花”,讓朵朵紅花映紅群眾的致富路。(姜海波 王紹江)
- 2024-07-11金塔:小麥開鐮收割忙
- 2024-07-11七月,迭部紅色旅游持續升溫
- 2024-07-11蘭洽會搭臺 蘭州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魅力凸顯
- 2024-07-11蘭州高新區迎來浙商代表團考察 共謀合作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