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蘭州交通大學圍繞學校與康樂縣人民政府推進“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部署,校團委帶隊6個學院的10支校級專項團隊,共計80余名師生共赴康樂建設校地合作實踐基地、開展國情農情教育、紅色教育、科技創新、支教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
開展教育幫扶,貢獻青春力量。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鄉村支教融科技,康樂振興創未來”暑期三下鄉實踐團在康樂縣斜路坡小學開展為期10天的支教活動。

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第13期星火支教團前往康樂縣八丹鄉蘆子溝村開啟屆次化的支教征程。

經濟管理學院“和美鄉村看青年”實踐團赴康樂縣拔子溝小學與東溝門小學開展為期3天的支教活動。

數理學院的“美麗鄉村,康樂前行”科普實踐團前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八松鄉岔路小學進行數理知識科普宣講。

新能源先鋒鄉村振興教育關愛實踐團和八松鄉龔莊小學的67名小學生一起,通過科學小實驗和創意手工了解 “碳達峰碳中和”,了解近在自己身邊的新能源。交大青年為康樂的孩子們開展知識科普、科學實驗、非遺手工、體育運動、急救常識等拓展課程和互動游戲,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

推普浸潤鄉心 助力鄉村振興。從2018年開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共同主辦“推普脫貧攻堅”“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這一活動如今已成為學生暑期實踐的重要品牌活動,校學院已連續開展了4年,今年文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再次前往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鳴鹿鄉胡麻溝村深入開展普通話推廣活動,幫助民族地區的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壯年和兒童學習普通話,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良好作用,受到了廣泛好評。

與此同時,文學院“遺藝康樂·文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尋訪團”采訪了花兒、制香、竹柳編制等非遺文化的傳承人,切身感受到深耕中華文化,傳承非遺之美,非遺文化在保護與傳承中向新而生。

同吃同住同勞動 洞察鄉情社情。化學化工學院“助農振村,走進康樂”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在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胡麻溝村的下鄉實踐中,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讓廣大青年學生在沉浸式實踐中體悟當地的農村發展情況、民族文化特色以及村民的實際需求,教育引導他們把個人追求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起來。
下一步,校團委緊緊圍繞學校黨委的統一安排,協同各職能部處以及各學院,聯系幫扶縣區,主動探索多元主體、多方聯動、多措并舉的校地雙方社會實踐合作長效機制。(文 欒娜)
- 2024-07-23國網慶陽供電公司:戰“三伏”篩查隱患迎“烤”驗
- 2024-07-23甘肅啟動防汛抗洪四級應急響應
- 2024-07-22方大炭素“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書”助力產品出口
- 2024-07-22國網慶陽供電公司:電力服務進桃園 助力增收好“豐”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