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積石山縣受災群眾陸續搬進新建、重建新居。“沒想到災難過后這么快就住上新房了,像做夢一樣。”兩個月前搬入一棟三室兩廳新房的吹麻灘鎮前嶺村村民石河福感激地說道。這是積石山6.2級地震災后重建喬遷新居的第一戶。
據了解,積石山縣各項災后重建項目已于今年3月中旬全面啟動,重建項目包括居民住房、安置區配套、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產業振興、防災減災六大類共374個子項目,總投資達174.8億元。甘肅省稅務部門在重建一線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主動對接、全力服務災后重建。
稅服靠前 推動重建工作更有“力度”
“住房重建是災后重建的重中之重,讓人民群眾早日搬進新房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在我們爭分奪秒抓重建的過程中,稅務干部經常上門走訪,問情況、送政策,提供的優質服務讓公司受益良多。”甘肅建投積石山縣大河家鎮陳家村安置點負責人吳利軍表示。作為全國500強企業,該公司于積石山震后抽選精干力量,晝夜奮戰在災后重建一線,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中國速度”。
盛夏時節,積石山縣大河家鎮陳家村的建筑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塔吊林立,車輛穿梭,工人們頂烈日、戰酷暑,與轟鳴的機器聲交織成一幅生動的重建畫面。作為受災最為嚴重的鄉鎮之一,大河家鎮距震中僅二十公里,這座位于甘肅省和青海省之間的小鎮,與海東市一河之隔,是大禹治水的源頭,是全國保安族唯一聚居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安腰刀馳名中外。
按照當地政府統一部署,稅務部門承擔起重災區抗震救災急難險重任務,幫扶村由原來的小關鄉大茨灘村和尕陰洼村調整為陳家村,縣局派駐了工作隊,38名包戶長幫扶陳家村506戶受災群眾。在幫扶村,工作隊開設“板凳”課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宣講、解答災后重建政策,給群眾算好經濟賬。
甘肅省稅務部門緊盯災后重建項目,緊緊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緊跟374個重建項目,推進個性化服務,開辟災后重建綠色通道5條,提供免叫號、免排隊、容缺受理服務97件,展現了稅務部門的責任擔當。
稅宣添力 個性推送更有“精度”
災后,甘肅省稅務部門第一時間迅速了解企業受災情況和生產經營困難,制作《甘肅省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稅費支持政策一本通》,現場輔導政策,解答疑難問題,幫助受災企業計算受災損失,告知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并可申請延期繳納稅款。
位于積石山縣紅坪村和婁子灣村的臨夏騰錦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太陽能光伏發電、輸電、供電和電力設施承裝、承修業務的企業,總投資2.2億元。地震造成該公司直接損失300多萬元。“受災一度讓人心灰意冷,稅務局送來的政策是真金白銀的實惠。我們享受到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12萬元,企業所得稅優惠75萬元。”公司負責人吳靈軍感慨道。
據了解,地震造成全縣596戶企業受損,直接經濟損失超33715萬元。甘肅省稅務部門災后當月就及時梳理匯編現行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相關稅費優惠政策,精準推送《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稅費支持政策匯編》《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稅費支持政策一本通》3093戶次,現場解答涉稅咨詢375戶次,走訪轄區企業258戶,對受災嚴重53戶企業實施“清單式”服務,為受災企業送上稅額抵扣、納稅扣除、減免征稅等稅費支持政策,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稅惠賦能 助力市場恢復更有“溫度”
“地震發生后的半年以來,我們策劃了一些線上直播的電商活動來促進地方合作社產品的銷售,業務量逐漸恢復。稅務局的同志們經常聯系詢問經營狀況,及時提醒享受稅費支持政策,好政策加優服務,讓我們有信心把企業經營得更好!”“AI豆計劃”數字經濟產業園負責人魯玉超感慨道。據統計,地震給產業園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44萬元,按照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稅費支持政策,享受免征企業所得稅優惠。
據統計,像“AI豆計劃”這樣的民營企業全縣共有1310戶,受損戶346戶,受災經濟損失24375萬元。甘肅省稅務部門及時與重建企業溝通交流,傾聽涉稅費訴求,征求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成立災后重建服務團隊,“面對面”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受損情況,“點對點”推送輔導可享受稅費優惠政策。截至目前,共為383戶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個體工商戶、小型微利企業落實“六稅兩費”政策減免113.78萬元。
近期,積石山縣正在全力推進災后重建工作,將在7月底前完成房屋維修加固和原址重建,8月10日前完成學校重建,確保秋季招生開學。9月底前完成集中安置點建設。2024年國慶節前,群眾搬進新居。(屠小東 崔麗)
- 2024-07-31科源集團明珠公司九龍峽電站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 2024-07-31一期上線商戶超6萬家 興業銀行率先推出全行級數字人民幣商戶地圖
- 2024-07-31武威職業學院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甘肅省分賽中榮獲21項獎勵
- 2024-07-31武威市群眾文藝團隊精彩亮相全省“百團匯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