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涼崆峒區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區緊緊抓住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積極探索“訪、敲、望、應、暢、疏”六字工作法,為居民群眾開展多元化的服務,逐步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的新路子,把“最后一公里”變成“最美零距離”,有效提升了社區治理水平。

入戶走“訪”探民情,“敲”門問需報平安。聚焦“老少殘困”等重點人群,組建“社工+志愿者+黨員”探訪隊伍,常態化開展“困難家庭必訪、特殊人群必看、矛盾糾紛必排、突發事件必到”四必行動,充分了解居民群眾家庭情況和各類需求,每月隨訪跟蹤。同時,社區采取分片包干、逐戶敲門、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向居民群眾、轄區商戶宣傳用火、用電、用氣及防電信詐騙等安全常識,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共計敲門入戶5800余戶,核對整理信息1000余條,走訪慰問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困難群體20人(次),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可持續,更有保障。
“望”燈看表知近況,一呼即“應”紓民困。“高阿姨,你現在還好嗎?我發現你家電表今天早上沒有正常用電,去你家敲門沒人應答,您沒在家嗎?”社區始終堅持“早看電表晚望燈”的工作方式及時關注獨居、孤寡等重點人群的生活狀況,制作小區15分鐘生活圈導視圖,公示網格員、物業、附近超市、藥店等服務電話,居民群眾有需求,第一時間撥打電話“一鍵呼應”,主動為居民跑腿、上門服務,電話訴求1小時必有回應,突發事件10分鐘必到現場,切實解決了居民小區下水道維修、鄰里糾紛調解等問題40余件,努力讓群眾的“急難愁盼”變成了居民的“幸福賬單”,真正享受到家門口的服務。
“暢”通渠道聽訴求,心理常“疏”解民憂。社區充分發揮居民微信群、民情聯絡卡、平涼快辦·平安鍵等載體作用,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對有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服務需求的居民,采取思想上疏導、生活上幫扶等措施,切實解決群眾所思、所想、所急、所盼的難點痛點問題。近日,居住在佳云革皮革廠家屬院的獨居高齡老人牛阿姨突發腦梗,四肢無力,子女不在身邊,于是撥通了網格員的“熱線電話”,希望得到幫助。網格員第一時間回應,上門查看老人病情,撥打“120”急救電話,立馬護送老人就醫。經過醫生的檢查和治療,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新民路社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堅持服務“沉下去”,為民“提上來”,管好群眾的“家長理短”,瞄準群眾的“關鍵小事”,時刻回應新期盼,努力勾勒一條加速上行的民生“幸福曲線”。(劉繡明 閆紅娟)
- 2024-08-01武威:推動文聯工作高質量發展能力提升班開班
- 2024-08-01國網臨夏供電公司:充足電力“點亮”鄉村美好新生活
- 2024-08-01瓜州開展“八一”建軍節系列活動
- 2024-08-01瓜州:無懼高溫“烤”驗 他們堅守一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