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臨潭長川鄉把產業基地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逐步開展基地建設。
從2022年的16000多畝,發展到2023年的21000多畝。今年,已建設藥材、青稞、蠶豆、羊肚菌等產業基地73個,總面積達到22000多畝。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后,是該鄉農牧村產業發展新格局的初步形成,也是傳統種植業向新型集約型轉變的生動寫照。

在集中連片種植基地建設過程中,長川鄉通過群眾自種享受補貼、合作社聯農帶農分紅、集體經濟開發閑置土地和撂荒地等方式,讓全鄉土地連片得到合理開發,基地建設逐步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種植基地的建設不僅增加了當地群眾收入,也為長川鄉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臨潭縣忠禮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忠禮說:“今年我們合作社種黨參、青稞、蠶豆、油菜總共500多畝,帶動本村群眾30多戶,帶動務工人員80到90人,每人每年能掙八千到一萬元。”
同時,長川鄉充分利用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實施產業獎補政策,將獎補資金重點投向具有地方特色、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項目,不僅減少了農民群眾種植的支出,激發的內生動力,也促進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目前,長川鄉已初步形成了以藥材、青稞為主導,蠶豆、羊肚菌為補充的多元化產業布局,這種產業布局不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來源。
“今年這藥材的長勢特別好,市場行情目前還不錯,我們社今年總共種植了400多畝黨參、當歸等,希望能有個好收成。”長川鄉群眾丁七葉說。
在產業基地的帶動下,長川鄉種植業收入在群眾的總體收入中占比逐步提高,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目前,全鄉的種植業總收入達到8450.4萬元左右,人均收入相比往年增加了1500元左右,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2%以上。(張彩霞 馬家駿)
- 2024-08-12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鄉村醫生”項目赴卓尼縣開展愛心幫扶活動
- 2024-08-12國網慶陽供電公司:電亮“夜經濟 守護“煙火氣”
- 2024-08-12國網慶陽供電公司:冒雨搶修保供電
- 2024-08-12張一鳴:無償獻血 送給自己最好的生日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