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方電網貴州六盤水供電局職工王磊——
潛心鉆研 技術攻關(工匠絕活)
本報記者 陳雋逸
王磊,南方電網貴州六盤水供電局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繼電保護專責。他扎根繼電保護領域20余年,與團隊成員一同創下了220千伏線路保護23年100%正確動作紀錄。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貴州工匠”等榮譽,2024年入選大國工匠人才培育工程。
【絕活看點】
“當手感受到高溫,人就會立即將手抽離出來,避免被燒傷,這是人體神經系統對人的保護。如果把電網看作是人體,那么繼電保護就起著類似的作用。”走進貴州六盤水供電局,王磊(見圖,李泵攝)向記者介紹,“繼電保護的不正確動作,往往會導致大面積停電事故。”
那么如何保證繼電保護動作正確呢?作為創下220千伏線路保護23年100%正確動作紀錄的團隊帶頭人,王磊有絕招。
王磊將他多年的運維經驗總結為四個字——“嚴、勤、細、實”,即嚴控回路不放松、勤查異常不放過、細探原理無盲區、實際求證不松懈。在這樣的自我要求下,王磊熟記典型回路,仔細研究過5000多份圖紙。“對圖紙回路越熟悉,現場工作效率就越高,質量也越好。”王磊說。
此外,王磊還特別善于鉆研。曾經有設備廠商的專家說某次故障需要更換設備。為避免非計劃停電和支付高昂的運維費用,王磊仔細探究,發現是廠家內部參數的對時設置與實際對時脈沖方式不符,修改后,順利排除了故障。
2001年,王磊成為一名電力工人。之后的20多年里,他堅持在繼電保護一線工作,通過刻苦鉆研,不僅精通了專業技能,還成為技術創新帶頭人。
2010年,貴州電網作為南方電網智能變電站首批試點單位,智能變電站建設數量約占全網首批規劃的95%。“相較于常規變電站,智能變電站內設備之間不再是通過實體的電纜連接,而是通過光纜傳輸數字信號。”適應新趨勢,王磊和團隊用2個月時間繪制了數百張內容表達完整、準確、直觀的虛端子設計圖紙,這些圖紙既給設備廠家提供了配置建設依據,也給運維人員提供了檢修維護的依據。
2015年,王磊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在他的帶領下,工作室開發出了“二次回路可視化終端”,對變電站的二次回路標準化建模,形成數字模型。“過去運維人員需要帶著端子排圖、原理圖等圖紙到現場一一比對,現在帶著終端掃一下碼,就可以看到相應設備的二次回路全景構造,大大節約了運維時間。”王磊介紹。截至目前,王磊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有效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已達100余項。
如今,王磊帶著工作室的同事們,繼續在電網數字化方面開展技術攻關,“我們將努力攻克技術難題,推動繼電保護領域的智能化,更高效地守護電網安全。”王磊說。
- 2024-08-21助力建設京津冀地區“1小時交通圈”(經濟聚焦)
- 2024-08-21前7月長三角外貿創新高
- 2024-08-21發掘電商特色 讓優質產品直達用戶
- 2024-08-21中車,三個數字沒想到(觀象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