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飄香潤金城,最是團圓月中秋。9月15日、17日,恰逢中秋假期,由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蘭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樂游甘肅·飛舞絲路”演出+直播活動在蘭州水墨丹霞景區、蘭州中山橋、天水麥積山石窟進行。

該活動是由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一項線上+線下結合的融媒體演出+直播活動。活動圍繞“絲路飛天”形象,選擇甘肅省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點、鄉村振興旅游景點,以外景主持人“現場講解+絲路飛天演出”全程沉浸式體驗景區游購娛的方式,通過直播的鏡頭充分展示甘肅境內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旅游特色及景區資源,彰顯甘肅省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進而提升“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的知名度,增強景區的互動性和多樣性,為激活全省文化旅游市場,助力鄉村振興和文旅消費增長加持賦能。

近年來,省文旅廳積極努力打出文旅“組合拳”,舉辦了包括“東方甄選甘肅行”“詩意甘肅—絲路長風三千里”在內的多場次活動,聚焦甘肅、集中發力把甘肅文化旅游資源充分展現給全網觀眾,并把最新潮的旅游玩法分享出來,吸引更多游客來甘肅旅游“打卡”,讓甘肅文化旅游越來越火,使“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大力提升。

莫高窟壁飛天舞,琵琶聲里夢飛天。甘肅境內東西綿延1600多公里,有多條極具特色的旅游環線,富有絲路元素的旅游線分東、西、南三條主線貫穿境內,是旅游愛好者的天堂。絲路線最具代表性的目的地當屬敦煌,“飛天”是敦煌文化的標志性符號,也是甘肅文化旅游的一張重要名片。飛天舞是以敦煌壁畫為依托,每個動作經過多年精心編排,形成了特有的唯美舞姿,通過舞蹈愛好者的演繹,通過“線下活動+線上推廣”,吸引海內外游客的關注和贊許。

遠山如黛,近水如煙。雨后的蘭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區四周群山疊翠,各有不同;赭紅色的丹霞懸崖橫亙,突兀聳峙的奇峰異石形態各異,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目前景區依托丹霞地貌已建成絲路霞光、絲路雄鷹、飛天探秘、九色丹青、丹秀映天、翠峰瀾天、丹頂攬勝等7個觀景平臺和絲路古途景觀大門、沙井部落文化廣場、沙韻駝鈴景觀大道、如意橋以及全長3500米的丹霞棧道等景點,是一處集自然觀光、文化體驗、地質研學、鄉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游景區。

“中山橋”,最初叫“黃河鐵橋”。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為“中山橋”。位于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是九曲黃河上最早的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據《創建蘭州黃河鐵橋碑記》記載,黃河鐵橋從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開始修建,宣統元年(1909年)七月竣工,黃河鐵橋長233.5米,總寬8.36米,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現在的中山橋是具觀賞價值、歷史和文物價值為一體的標志性建筑,成為蘭州旅游的名片。

位于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國時期的后秦,距今1600多年歷史,因山形酷似西北地區農家麥垛而得名,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

石窟現存窟龕221個、泥塑石雕造像1.06萬余尊、壁畫1000多平方米,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既凸顯了中華文化多元化特征及歷史發展進程,也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標志。2014年作為絲路遺產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樂游甘肅·飛舞絲路”演出+直播活動在蘭州水墨丹霞景區、中山橋、麥積山石窟亮相后,深受游客喜歡,目前已在臨夏、武威、蘭州、天水多地開展演出+直播活動,直播全網共計播放量2107.2萬次,后期將通過巡回演出+直播的方式在全省各大景區開展活動,為甘肅景區賦能。
(顧若馨)
- 2024-09-19武威舉辦慶中秋系列活動
- 2024-09-19臨洮公安八里鋪派出所:全力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 2024-09-19瓜州:奏響秋季“椒”響樂
- 2024-09-19甘肅省公航旅集團旗下各景區中秋共接待游客近16萬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