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重慶市渝北區寶圣湖街道的楓橋水郡小區業主文化活動中心,一排排五顏六色的燈籠高高掛起,老人和孩子在一起猜燈謎、投壺,熱心群眾在一旁議事協商,為小區治理出謀劃策。
這樣的場景展現的是寶圣湖街道推動線上線下“雙網格”融合共治的成效。近年來,寶圣湖街道針對轄區老舊小區多、經營主體多、流動人口多的實際情況,提出建強“五長”隊伍、推行“五勤”機制、打造“一社一品”的“551”工作思路,進一步增強街道為民服務能力。
建強“五長”隊伍,夯實基層治理根基。寶圣湖街道充分發揮社區長、網格長、片區長、樓院長、物業長“五長”隊伍力量,建立起“街道黨工委(141基層治理中心)+社區黨總支(基層治理站)+小區黨支部(基層治理點)+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黨組織體系,有效延伸服務觸角;建立2648人的“五長”隊伍,統籌網格內專業執法人員及黨員、志愿者等特色力量,形成“5+2+N”的“雙網格”力量體系;依托一體化基層治理智治平臺和渝北區網絡綜合治理平臺,建立“網格發現、系統上報、社區吹哨、崗室聯動、街道統籌”閉環處置機制,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推行“五勤”機制,增強基層治理動力。寶圣湖街道堅持“眼勤”,充分發揮網格哨點作用,建立信息快速響應機制,確保及時發現矛盾糾紛;堅持“腳勤”,及時趕赴事發現場走訪核實、維護秩序;堅持“腦勤”,將收集到的“雙網格”問題,按事件復雜程度進行“五星”初判預警,分級分類聯動處置;堅持“嘴勤”,通過微信群、壩壩會等方式廣泛收集居民意見建議,引導黨員、群眾參與“雙網格”治理,共同化解矛盾糾紛;堅持“手勤”,建立“街道—社區—網格—微網格”四級指揮機制,通過邀請居民進入微信群等方式,實現惠民政策等“一鍵傳達”。
實施“一社一品”行動計劃,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寶圣湖街道聚焦矛盾突出領域,實施“一社一品”行動計劃,推動“雙網格”治理走實走深:針對轄區流動人口多、矛盾排查難等問題,西政社區聯合西南政法大學及轄區內律所,打造“藍絲帶”品牌,建立常態化服務咨詢模式,聯動法律志愿者開展法律服務,助企紓困、化解矛盾;針對民眾“急難愁盼”問題,楓橋水郡小區創建“院子里”治理品牌,通過每周舉辦一次網格長接待日活動,收集業主訴求272條,化解糾紛204件,解決問題26個;針對網上信息真偽難辨的問題,海福路社區構建“海福之聲”網格矩陣,對影響居民工作生活的網絡不實信息及時進行澄清。
數據來源:重慶市渝北區寶圣湖街道
- 2024-11-01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在京開幕
- 2024-11-01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將在京舉行
- 2024-11-01讓婚檢服務更加便利可及(無影燈)
- 2024-10-31國網甘肅電網建設事業部現場勘察助力工程結算質效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