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新聞 >> 經濟

深耕好新興產業市場“藍海”(觀象臺)

2024-11-13 08:43 來源:人民日報

  劉志強

  只要相關部門和廣大企業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讓新興產業在良性競爭軌道上穩步前行,中國制造就會越發強大,深耕好一片片市場“藍海”

  

  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增速高于規上工業3.3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6.3%,高于規上工業9.8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包括高技術制造業在內的新興產業增勢良好,成為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

  發展熱潮背后,不少地方和企業也在冷靜觀察、思考:“光伏產業園,東邊縣有了,西邊縣也打算建一個。”“這幾年,不少其他行業企業紛紛加入風電,利潤很快便降了下來。”“應該更多追求‘高質量’,而非‘擴產能’。”總的看,一些新興產業“內卷式”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已經受到關注。如何認識這一問題?如何深耕好這片“藍海”?筆者認為:既要理性看待,也要認真對待。

  之所以理性看待,是因為競爭本就是市場經濟的應有之義。一方面,供給充足是我們的優勢,應當看到其積極的一面。我國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從鋼鐵、煤炭、玻璃等原材料,到家具、家電、紡織服裝等傳統消費品,再到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我們都具備強大的生產能力。換言之,如今的中國,各制造業行業都集聚了千千萬萬的大中小企業,一些領域技術領先、產能充足,國際市場份額也很可觀。這是中國制造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的底氣和優勢所在,應當長期堅持并不斷鞏固。

  另一方面,供大于求、適度過剩是市場正常現象,不必過分擔憂。某個行業供大于求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撬動該行業的企業和資本涌入成長性更強的“風口行業”。這是經營主體的自然選擇。

  盈利關乎企業的生存發展。我們敬佩那些立足主業、深耕細作的企業,同時,對于那些經過細致研判后從其他行業轉戰新興產業的企業,也當予以尊重。只有更多競爭者加入,才會有更多新的“藍海”不斷被開拓出來。產業升級、經濟發展,也正是這個邏輯。

  說完了“理性看待”,還得說“認真對待”。10多年前,鋼鐵、玻璃、水泥等傳統行業出現產能嚴重過剩。后來,我們“刮骨療傷”去產能,讓行業迎來了良性發展。而從當前階段看,風電光伏等產業發展依然具有十分廣闊的空間。畢竟,從國內到國外,綠色低碳轉型、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進程還在持續。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放松警惕。特別是對一些企業反映的重復建設、低價惡性競爭等問題,要高度重視、未雨綢繆、精準施策。妥善化解,不妨從兩方面入手。

  一是營造良好市場環境。避免低價競爭,要用好標準這把“尺子”,通過設定合理的準入門檻,壓縮低端產品的市場空間,從而抑制住低端產能的無序擴張。同時,也要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舉措落實到位,切實維護創新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創新的積極性。環境好了,秩序順了,產業就會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二是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對地方而言,發展新興產業不是裝點門面,不能“一哄而上”。要立足全局、審視自身,找準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定位,綜合考慮自身的產業基礎、區位條件、發展階段,作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科學決策。

  應當相信,真正優秀的企業是不怕競爭的,不少新興產業“領跑者”已做好應對。像北方一家風電企業,從國內市場轉戰歐洲發達國家,用技術更高、工藝更精的產品打開新市場,贏得高附加值。只要相關部門和廣大企業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讓新興產業在良性競爭軌道上穩步前行,中國制造就會越發強大,深耕好一片片市場“藍海”。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