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那十三,娃娃那舅舅來,打發女娃子割韭菜,點點花兒開……”
非遺項目靖遠民歌也叫“亂團”,其內容豐富,曲調優美,節奏明快,富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黃河文化綿延傳承的生動載體。
虎寧是靖遠民歌省級傳承人,十多年來,他專注于守護靖遠民歌。
切磋、哼唱、修改、補充……2007年以來,虎寧搜集、整理的靖遠民歌多達150余首,熱衷于幫帶學員、參與靖遠民歌傳唱活動。
“從2007年開始,靖遠縣非遺項目現在一共調查了100項,全縣有227名傳承人,靖遠民歌有5人。”虎寧說。
在靖遠縣東灣鎮三合村的一方小院里時常傳出悠揚的歌聲。對于小院主人李長禎來說,靖遠民歌是刻在他骨子里的旋律。70多歲的他仍然活躍在靖遠民歌的傳承傳唱活動中。
李長禎說:“每一個愛唱歌的人,都想把靖遠的民歌唱出去。”

近年來,靖遠縣積極組織開展民歌收集整理工作,將一首首靖遠民歌曲目記錄保存下來。同時,鼓勵民間藝人展示才藝,激發更多人對靖遠民歌的熱愛。一些民間藝人也在為靖遠民歌的傳承貢獻力量。他們深入鄉村、社區傳唱,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靖遠民歌。2017年10月,靖遠民歌錄入“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黃河與靖遠古城水陸交匯,浸潤靖遠民歌源遠流長。作為珍貴的文化遺產,靖遠民歌如今正迎來傳承與保護的新契機,煥發出更加絢爛的光彩。(馬珍珍 馮文強 滕愛琴 文/圖)
- 2024-11-14投資6000萬!瑪曲縣低空飛行項目順利簽約
- 2024-11-14蘭州城關區推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建設
- 2024-11-14天水稅務:做好稅旅融合文章 推動文旅產業出彩
- 2024-11-14國網臨夏供電公司常態化應用電力北斗開展無人機自主巡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