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瓜州縣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把學校思政課建設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強黨對思政課建設的領導,深入推進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開足開齊課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豐富創新課程載體,統籌抓好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全面構建具有瓜州特色的“大思政課”育人新格局。

建強教師隊伍,提升思政育人實效。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目前,全縣24所中小學校,配備專兼職思政課教師219人,各學校重視青年骨干思政課教師培養,建立思政教師培養計劃,充分發揮“青藍工程”作用,青年教師與學校優秀骨干教師結成“師徒對子”,為青年教師成長為骨干教師、名師搭建平臺,從教壇新秀—優秀教師—骨干教師—思政名師,引領思政教師在不斷磨課、上課、賽課中,迅速成長為高素質專業化教師,不斷優化思政教師隊伍結構。
抓住課堂主陣地,創設思政育人體系。全縣中小學將思政融入學科課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挖掘語文、歷史、音樂、美術等不同學科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強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文化浸潤,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開啟思政課程、開足課時,嚴格落實課時、師資、計劃、教研等教學要素,建設“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相結合的課程體系,課程開設率達100%。持續推進思政“金課”行動,學校每月評選一次“思政金課”,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領導干部、學校黨組織書記和校長常態化聽、評思政課。5月,以“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革命精神”為主題,舉辦了瓜州縣第二屆中小學思政課優質課評選活動,全縣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同上一堂思政課,同臺競技,共同展現思政課魅力,推動教師上好思政課,形成“人人有金課、校校有精品”的思政課良好局面。

拓展教學資源,豐富思政教育形式。利用本土資源,挖掘瓜州地域特色、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研學基地、學生勞動實踐基地等“大思政”優質資源,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融合縣域內富集的紅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本土化綜合育人課程開發,逐步形成區域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課程體系。圍繞“玄奘文化”“張芝文化”“石窟文化”“邊關文化”“紅色文化”五大領域,開辟研學線路5條,組織中、小學師生開展體驗式研學實踐活動5000余人次。與紅西路軍安西戰役紀念館、工業基地、學生勞動實踐基地組建聯盟,定期開展“同城大課堂”活動,組織上萬余名中、小學師生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分學段觀看同一主題“思政大課”,實現紅色基因同城傳遞。
強化教研支撐,助力思政教學研究。全縣各中小學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教學方式轉型和課程銜接研究,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專業能力和思政課的思政屬性,實現思政課的體系化教學,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集團辦學優勢,定期開展思政課集體備課、專題研討等活動,強化中小學思政課教學研究,不斷提高學校思政課教學水平。積極參與酒泉市大中小學思政課集體備課活動,淵泉第二小學副校長楊海帆作為主備人,帶領團隊參與《小課堂 大思政——思政課如何講述巴黎奧運會》全市集體備課活動。縣第一中學馬正明、縣第三中學楊麗菲在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大比武”教學展示暨精品思政課評選展示活動中斬獲一等獎,并代表全市參加全省比賽。
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探索思政育人路徑。瓜州縣各中小學建立思政課教學統籌設計、育人目標、教學內容、教育資源、師資隊伍“五個一體化”工作機制,打通銜接脈絡,打破學段壁壘。在雷鋒日、勞動節、兒童節、建黨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學校組織開展黨、團、隊一體化主題教育活動100余場,召開主題班(團)隊會1000余節,集中開展教師入黨、青年入團、少年入隊等儀式教育活動80余場,進一步增強黨員、團員、隊員光榮感、使命感。同時,學校還積極組織開展思政鑄魂育人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雷鋒日、清明節、勞動節、教師節等特殊節點,帶領學生走出學校,開展社會勞動實踐活動,不斷拉伸“大思政”育人半徑。利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契機,各班級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鼓勵廣大家長參與“最美家庭”“親子共讀”等主題項目,將“大思政”教育寫入家長課程,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實踐中。
“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構建與實施,提升了全縣思政鑄魂育人水平,有力促進了優秀學風、校風的形成。今后,瓜州縣各學校將不斷在新時代思政教育發展上出實招、求實效,打造更有深度、更有溫度、更有廣度的思政課,提升教育總體水平。(文\圖 李金慧 魏紅萍)
- 2024-12-06蘭州經開區稅務:優化服務舉措 提升稅費辦理質效
- 2024-12-06平涼崆峒區:防暴演練筑牢校園安全屏障
- 2024-12-06方大炭素生產部開展冬季質保行動
- 2024-12-06加工廠黨員連旭亮技術創新顯擔當技改項目降本2.7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