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縣圍繞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黨建“一條紅線”穿起社會治理服務“千條線”。通過加強網格化服務管理、整合部門資源和社會力量、加強調解隊伍建設、抓實抓細三調對接工作,激活社會治理體系的基層細胞,全縣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加強網格化管理 激活網格微治理
按照“總體穩定、適度微調、無縫覆蓋、精細精準”原則,瓜州縣綜合考慮地理布局、人口分布、管理幅度等因素,優化整合網格內的黨建、民政、信訪等資源力量,將全縣區域劃分城市社區網格136個、農村網格101個、專屬網格9個,嚴格選聘專職網格員246名,輔助網格員551名,實行唯一編碼、實名管理。以網格為單位,將包村干部、駐村干部、民輔警、社區工作者、居民黨員、志愿者等力量納入網格隊伍,有效嵌入網格黨組織,全面承擔網格內聯系居民、掌握民情、收集民意、化解矛盾等職責,形成“屬地有網、網中有格、格中有責、責任到人、管理到位、服務到家”的網格服務體系。強化網格化服務管理經常化、精細化,聚焦居民關心的“為難事”“煩心事”,用實際行動當好群眾“傾聽者”“貼心人”“服務員”,真正打通服務居民的“最后一米”,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2024年以來,網格員通過隴情e通上報安全隱患1617條,排查各類矛盾糾紛857件,成功化解847件,化解成功率98.8%。

整合部門資源 增強社會治理活力
瓜州縣按照整合資源、方便群眾、運用法治、注重實效的要求,統合政法委、綜治中心、法院、司法局、信訪局、婦聯、殘聯、共青團等多個部門,加強多元主體資源共享和部門聯動,有機結合各部門資源優勢、社會組織群眾動員優勢,充分調動基層群眾、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自主自治的積極性,積極打造集約高效、交融共享、全民參與的社會治理綜合體。堅持以綜治中心為主陣地,高效整合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信訪接待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中心等,建立“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社會治理綜合指揮服務平臺。采用一廳接待,多窗口受理,多功能室服務的模式,高標準建設了群眾接待服務大廳、糾紛調解室、心理咨詢室等多個功能室,設置訴求受理、信訪接待、法律援助等10個服務窗口,為群眾提供接訪、咨詢、調解、訴訟、心理咨詢等服務,推進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實現群眾矛盾糾紛解決“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處”。
強化隊伍建設 提升解紛能力
瓜州縣形成以縣矛盾糾紛綜合調處服務中心人民調解委員會為龍頭,15個鄉鎮綜治中心為主導,88個村(社區)調委會為基礎,村(居)民小組和網格員為觸角,30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為支撐的“五縱十橫”大調解格局。縣綜治中心從退休的社區書記、村書記、司法干部中聘請常駐調解員7名,成立聶建偉、王海艷等4個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以常駐或隨叫隨到的方式調解矛盾糾紛。
積極推進落實法學會首席專家參與矛盾糾紛調解,采取“首席專家帶班,咨詢專家周入駐,執業律師常駐”的工作模式,每周指定1名縣級首席法律咨詢專家作為縣綜治中心法律顧問,每周四指派1名法律咨詢專家“坐診”縣綜治中心,每天通過面談、視頻、電話、網絡等形式,對疑難矛盾糾紛開展“法律會診”,運用豐富的工作經驗、突出的專業優勢說理調事、化解矛盾,幫助群眾解開心結,有力促進了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的提升。
抓實“三調對接” 提高解紛質效
瓜州縣全面推進“三調對接”工作,建立訴調對接縣綜治中心為主,警調對接鄉鎮綜治中心為主,訪調對接縣鄉兩級綜治中心同時發力的“三調對接”工作機制,研究制定統一工作流程圖、案件流轉單、矛盾糾紛臺賬,規范“三調對接”工作程序,整合各方調解力量集中化解適宜調解的各類矛盾糾紛,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把訴訟作為糾紛解決最后防線。
目前,通過“三調對接”機制流轉至綜治中心的矛盾糾紛5386件,調解成功率達90%以上,與去年同期相比,民商事一審受理案件數下降16.7%,治安案件發案率下降4.3%,全縣上訪批次下降25.71%,上訪人數下降19.04%,切實實現了降低訴訟量、降低治安案件量、降低信訪量、提升群眾滿意度“三降一提升”目標。(張愛霞/文 吳敏/圖)
- 2025-02-14白銀:一家三口的愛心接力
- 2025-02-14白銀市紅十字中心血站血液供應科全力保障臨床用血安全
- 2025-02-14國網慶陽供電公司持續為蔬菜大棚提供常態化電力服務
- 2025-02-14國網慶陽供電公司服務民生穩供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