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天水市麥積區石佛鎮的三陽川手工掛面產業園展示區,講解視頻正介紹著天水市麥積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三陽川手工掛面的制作流程。在傳統工藝與現代產業交織的畫卷中,電力服務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為傳承三百年的手工掛面技藝注入新動能。

石佛鎮黃家莊掛面的制作技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目前,該鎮現有手工掛面家庭作坊220家,從業人員600余人,掛面企業12家。2024年手工掛面總產量2530噸,全年總產值約4048萬元。石佛鎮在激發村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同時,輻射帶動周邊3000名以上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增加收入,成為遠近聞名的“手工掛面之鄉”。
在麥積區黃家莊耕讀第食品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車間里,10組空調機組與循環風扇晝夜運轉,將晾面溫度精準控制在0-20℃區間。而新引進的生產線,真空和面機、切面機、拉絲機等也在高效運轉。據該企業負責人王成剛介紹,過去手工制作掛面,花費時間長、良品率相較也低,而現在通過電氣化改造后,日產能從200斤躍升至2000斤,且產品合格率能達到98%以上。
隨著三陽川掛面生產從手工化向智能化邁進,村莊內的其他加工企業和家庭作坊也引進了各種電氣化設備。國網天水供電公司渭南供電所在了解到當地實際用電需求后,對麥積區黃家莊掛面產業集群用電需求開展摸排了解,通過配農網改造工程來提升客戶的供電可靠性,及時增加臺區配電變壓器容量和數量以縮小供電服務半徑。在推進能效提升行動中,國網天水供電公司為510戶家庭作坊安裝智能電表,新建10千伏線路1.35公里,0.4千伏線路8.18公里,改造臺區下戶線19.56公里,新建及改造臺區變壓器4臺。

深夜的“三陽麥客”電商運營中心依舊燈火通明,主播正在直播間展示掛面制作工藝。“掛面制作、網絡直播、物流配送,每個環節都離不開電,晚上的直播一個小時就有100多個訂單。”創始人王成剛說。與此同時,電力員工正通過負荷大數據平臺分析企業用能特性,根據用能特性的分析報告為掛面企業提供峰谷用電優化方案。國網麥積區渭南供電所副所長盧建偉算過一筆賬:“自動化生產線與空氣能采暖設備分開計量,每戶月均節省燃料成本約800元。”數據顯示,掛面企業通過用電優化方案,產業集群整體電費支出下降18%,年節約用電成本超百萬元。
王成剛介紹,公司將在4月份搬進麥積區石佛鎮掛面廠二期產業園區內,新的加工車間將引進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化控制及高效節能取暖設備,在保障掛面生產品質的同時,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從卦臺山下的面架到云端的電商平臺,從手工作坊的揉面聲到智能車間的機器轟鳴,可靠的電力供應正如那延展千年的面絲,托舉起鄉村振興的壯美藍圖。(王宇琪 李春蓮 董濱灝 李駁 文/圖)
- 2025-03-10國網隴南供電公司全面開展季節性運維工作
- 2025-03-10國網甘肅電力:幫扶村里慶“三八”
- 2025-03-10國網甘肅電力營銷事業部舉辦綠植微景觀手工制作活動
- 2025-03-07國網隴南供電公司舉辦光明大模型及DeepSeek應用專題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