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運鋒
縣城街道上,門店鱗次櫛比。眾多門店中有一家叫“小宋發藝”,我多次路過時,目光總被吸引,只因此門店理發師的形象有些特別:身體瘦削,臉龐窄尖,頭發偏黃,尤為扎眼的是他頭頂上往后扎著的一撮頭發。這裝扮,實在是有點小眾。我總以為這樣的人不好打交道,故雖經常路過卻從未踏入其店。
沒想到,我還是跟這位有點“特別”的理發師相遇了。一次,我們愛心團隊去西陽寺村協助村“兩委”開展敬老活動,為村里老人唱歌、按摩、理發、包水餃。待到場地,一個似曾相識的身影驀現眼前:身體瘦削、尖臉、黃發、頭頂扎一撮頭發。他?我心里有點詫異。
隊友向我介紹:“小宋師傅也來參加我們的愛心活動!”
“哦,歡迎!歡迎!”我忙與他握手,來做公益的我們一律表示歡迎。“宋師傅是哪兒的人?”我問。“俺老家是魏縣哩,來成安縣二三十年啦!”他邊與我握手,邊用地地道道的方言回答。哦,來自鄰縣!聽他說話口氣倒顯老實,不過,一個人偶爾做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經常做好事,保不齊他就是那個“偶爾”呢。
然而,事情并沒按我的猜想發展,后來又一次公益活動——下鄉為孤寡老人和殘疾人服務,小宋又來了,還專門準備了一個理發包。在給一位腦癱患者服務時,聽說這位殘疾人的父母都已去世,他又無兄弟姐妹孤身一人,小宋師傅眼窩里竟涌出了淚花。小宋從理發包里拿出推子、剪子,邊給他理發,邊說著寬心的話。本來我們已經送了米、面、油等慰問品,但理完發小宋又跑到小賣部買來餅干、面包,臨走還留下100元錢。我對他的印象大為改觀。
自此,這位小宋師傅加入了我們團隊。我向他表明,我們做公益活動是純義務,只講奉獻,沒有報酬,他也沒有猶豫,還專門在理發包上寫了“志愿服務”4個字。雖說是志愿服務,他可是一絲不茍,和在門店里一樣認真。有一位女智障者頭發亂得像鳥窩,而且不配合,頭一直晃動。小宋師傅也不急,耐心地哄勸道:“不要動,動就扎破頭了!”也怪,家人說她,她抗拒,小宋師傅說她,她果真聽話不亂動了。小宋輕輕地給她梳理、剪發、洗頭,她一直很安穩。一通收拾,嘿,人一下子精神了,哪兒還有原來的呆模樣?也許她也知道自己變模樣了,臉上開出了一朵花,很享受的樣子。
理發師都愛干凈,小宋師傅也不例外,我注意到他每次出發前都忙著洗漱,把自己捯飭得清清爽爽。但一邁進村落家院,從來沒見他嫌棄過誰,總是麻利地翻開理發包,該推的推該剪的剪。
某次有個連續3天的公益活動,他天天參加,我說:“宋師傅,不要求你天天來啊,畢竟你還要營業,老關著門也不妥。”他說:“我愿意做公益,人不能光想著賺錢。”
接觸得多了,我得知他是一個單親爸爸,經濟并不寬裕,一個人將一雙兒女撫養大,又給他們成了家。而且,他不光隨團隊做公益,還向他門店所在的西街村承諾:70歲以上老人理發一律免費。為此西街村委會給他贈送了錦旗,以示表彰、感謝。
還是那句話:一個人偶爾做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經常做、處處做。當我陪同他接受錦旗的時候,忽然覺得這位小宋師傅有點帥!
- 2025-03-10作家趙劍云推出長篇新作《槐米》
- 2025-03-07敦煌公安:反詐宣傳守護群眾錢袋子
- 2025-03-07天水市稅務局開展“三八”國際婦女節主題活動
- 2025-03-10見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