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平彥
目前,中國正在聯合多國共同發起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大科學工程,將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軌道建造長期自主運行、短期有人參與,可擴展、可維護的綜合性科學實驗設施。
月面建造是人類邁向深空的關鍵里程碑,能夠為宇航員駐月生活、科學研究、資源開發提供安全環境。這是人類在深空長期生存、不間斷觀測和試驗、深空資源開發的基本保障,也關乎人類文明在深空可持續發展與戰略布局。
中國探月工程團隊的方案是,“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創新研發出太陽能聚光熔融制磚技術,將月球表面覆蓋的月壤轉化為高強度建材。這顛覆了傳統太空探索的能源與材料供給模式,如果實現,將成功破解地外建造的能源與材料雙重難題,實現“零地球補給”建造。
如何在月球“燒磚”?首先采用直徑數米的聚光器,在焦點處產生超過3000倍聚光太陽能能量,其次通過石英光纖束遠程傳輸能量,最后在月壤表面用移動式高溫光斑逐層掃描,使月壤在1400—1600攝氏度下熔融,制備月壤磚。
未來,我國將通過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號”任務開展關鍵技術驗證,開展月壤采集、篩分、熔融、成型全流程,在月面實現月壤磚無人自動化生產。到時,當第一縷陽光透過聚光器在月面熔出磚塊,不僅將標志著人類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自產自建”,更意味著中國將在太空資源利用領域完成新的跨越,為人類在星辰大海中“就地取材,向光而生”開辟新紀元。
(作者為深空探測實驗室總工程師,本報記者喻思南采訪整理)
- 2025-04-26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見物 見“人” 見生活
- 2025-04-26抗聯歌集里的歷史圖景(以物鑒史)
- 2025-04-26呵護城市遺產的煙火氣(博古知今)
- 2025-04-26河間歌詠越千年(說說我家鄉的非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