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張振國
近年來,武威市生態環境局民勤分局牢固樹立和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扎實推進全域生態文明建設,全縣生態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為重點,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嚴格落實“控煤、管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大措施,堅持PM10與PM2.5齊抓、PM2.5與O3協同控制,全縣累計完成燃煤鍋爐治理46臺,10臺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建成高效除塵脫硫(脫硝)設施,安裝在線監控設備并聯網,城區建成區內小散燃煤鍋爐全部“清零”。各類施工工地均落實了“6個100%”抑塵措施,工期在6個月以上的建筑工地全部安裝了顆粒物在線監控設施和視頻監控,城區道路機械濕法清掃率達到90%以上。全縣優質煤配送體系從無到逐步健全完善,18個鎮實現了優質煤配送全覆蓋。持續實施北方清潔取暖項目,環境空氣質量穩步改善,自2018年空氣自動監測站建成正式投運以來,連續完成目標任務。

以鞏固水環境質量為目標,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全面推行“河湖長+檢察長+警長”工作機制,持續開展河湖“清四亂”行動,河湖環境治理成效顯著。2020年,石羊河創建為全國第一批、全省唯一的示范河湖,2021年,成功入選全國首批9個美麗河湖提名案例,是西北諸河唯一入選案例。完成縣城污水處理廠一期提標改造和二期擴建工程,收集處理規模由1萬噸/日提高到2萬噸/日,出水水質由《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標準提高到一級A標準。民勤縣污水處理廠生態濕地建設項目建成投入運行,不僅進一步凈化了水質,同時提升了周圍環境的美觀度。全縣2個城區、36個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了規范化建設,實施湖區4鎮人飲置換工程,保障了湖區農村居民飲用水安全。全縣重點涉水工業企業全部實現達標排放。紅崖山水庫國考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水質綜合評價連續6年達到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優于考核目標一個等次,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到地下水Ⅲ類標準,2個地下水國考點水質全部達到考核目標要求,水環境質量各項指標均達到考核目標要求。

以保障土壤環境安全為底線,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
制定印發《民勤縣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分年度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靠實工作責任,合力推進工作落實。完成全縣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全縣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全部屬優先保護類,無受污染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耕地。加強土壤污染重點行業監管企業環境管控,督促各企業建立土壤環境管理制度和污染隱患排查制度,每年定期開展土壤自測工作。加強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管理,對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和農產品加工、倉儲用地的嚴格依法落實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及評審制度,有效確保用地安全。持續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環境污染排查,全面整治煤矸石、粉煤灰等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督促企業落實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等污染治理措施。紅沙崗工業集聚區建成Ⅱ類一般工業固廢填埋場,杰達科技有限公司和東順化工有限公司自建一般固廢填埋場,規范處置園區工業和化工企業產生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督促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經營單位認真落實年度網上申報和管理計劃備案制度,嚴格執行電子轉移聯單制度,化工企業建設了危險廢物物聯網監督管理系統,對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移、處置環節進行全過程軌跡化監管。醫療廢物全部委托民勤縣醫廢處置中心收集轉運處置,全縣醫療廢物規范收集轉運處置實現全覆蓋。
以整改生態環境問題為抓手,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民勤堅決扛牢環保問題整改政治責任,多次邀請國內知名專家進行會診把脈、科學評估,科學定位縣域經濟發展方向和產業布局,清理縣內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建設項目,集中整治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存在的各類問題,堅決摒棄損害和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目前,第二輪中央、省級督察民勤縣反饋的51項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銷號,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13項問題,整改時限為2024年的4項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并完成了縣級自查初驗、市級復核和省級復核;需2025年完成整改的8個問題和2026年完成整改的1個問題正在按時序進度有序推進。中央、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交辦的36件信訪投訴件已全部辦結。通過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施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每年獲得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由2010年的不足0.4億元提高到2023年1.37億元。(武威市生態環境局民勤分局供圖)
- 2025-04-29視頻|“銀杏杯”2025年徽縣和美鄉村籃球邀請賽火爆進行中
- 2025-04-29“航空運動+文旅融合” 甘肅省公航旅集團打造立體化產業發展新范式
- 2025-04-29金昌稅務:稅惠賦能經營主體良性發展
- 2025-04-29肅北:“文化宮+非遺”打造高原職工精神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