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8時27分,在國網蘭州供電公司數字化通信部,鍵盤敲擊聲與電子大屏的閃爍光影交織成科技感十足的“交響樂”。大屏幕上,跳動的數據流與Q版AI形象“蘭小安”的靈動眨眼形成反差萌;身著工裝的張琴正與這臺“數字新同事”并肩作戰。輕點鼠標間,“蘭小安”瞬間調取城關區110千伏廣場變設備的實時參數,屏幕上自動標紅的異常流量數據正閃爍預警信號。
張琴今天的工作需要對蘭州市四個主要區域所有交換機和防火墻運行情況進行巡檢,并將檢查結果編寫成分析報告匯報給領導,如果核查出有設備出現故障,還要第一時間著手處理。設備分散在蘭州市城區各處,且都是不同品牌不同型號,核查工作耗時耗力,但張琴卻絲毫不顯緊張慌亂。她有條不紊地打開電腦、登入系統,城關區110千伏廣場變、安寧區110千伏劉家堡變、35千伏甘草變、費家營營業廳、南河灘營業廳……在鼠標清脆的點擊聲下,每一處每一臺設備的運行現狀數據被準確定位并提取出來,清晰完整地呈現在了她的電腦屏幕上。
“看,這里就是‘蘭小安’的‘大腦’。”張琴指著屏幕上不斷滾動的代碼介紹。張琴所使用的“工具”被她親切地稱呼為“蘭小安”,是由她所在的國網蘭州供電公司數字化通信部依托光明電力大模型和DeepSeek算法自主研發,產生的首個網絡安全綜合智能體,今天是“蘭小安”在網絡安全工作“實習上班試崗”的第一天,除了幫助張琴核查設備運行情況外,它同時還要憑借自己大腦里存儲的網絡安全知識庫幫助別的同事答疑解難、分析安全策略規范。
下午4點,在張琴與“蘭小安”的通力協作下,設備運行情況核查工作完成,張琴憑借自己“老員工”的豐富經驗對“蘭小安”智能分析生成的分析診斷報告結果進行比對,事實證明,“蘭小安”完全符合“崗位要求”。
“‘蘭小安’應用后,單臺設備巡檢時間從20分鐘降至3分鐘,效率提升85%,累計節約工時超120小時。目前我們正開發智能測繪模塊,未來可模擬攻擊者視角開展網絡攻防推演,推動網絡安全防護從‘人防’向‘技防’轉型。”張琴介紹道。

使用“蘭小安”遠程核查設備情況 李小東 攝
同一時間,“蘭小安”的前輩“蘭小輝”——配網數智化專業管理體系也在配網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同于新上任的“蘭小安”,“蘭小輝”與它的主創和搭檔——國網蘭州供電公司指揮中心配電運檢技術專責董玉龍已經默契配合半年有余。
藍色的大屏上,AI“蘭小輝”Q版形象正眨著雙眼,幫助董玉龍實時監控線路和配變設備運行參數、95598工單派送、搶修事件、客戶輿情等情況。

國網蘭州供電公司員工討論配網指揮管控平臺“蘭小輝”故障研判邏輯 李小東 攝
“請注意,請注意!110千伏興隆變電站10千伏定麻線喬家營四社2號配電臺區低電壓預警,請盡快開展現場核實和處理。”上午10時,正在低頭撰寫匯報材料的董玉龍聽到了“蘭小輝”設備異常預警,他立刻著手處理,輕輕點擊蘭小輝平臺預警彈窗,屏幕上立刻彈出異常設備具體信息和自動分析標繪的異常電壓曲線,在“蘭小輝”幫助下對抽取異常數據的設備狀態進行分析,經過排查和與現場工作人員的對接,確認異常情況是臺區中壓令克運行故障導致,通過及時預警、快速處置,成功消除了設備運行安全隱患,保障了客戶的正常用電。
“蘭小輝”充分運用數據挖掘、智能分析等新技術,構建配網數據挖掘智能分析、全業務分級預警、設備全指標健康體檢三大典型應用場景,能夠實現工單質量和數量監測預警、多維設備運行狀態預警、差異化運維巡檢及運行方式調整策略、設備及運維單位綜合評價看板等多重功能,使設備運檢“被動挨打”轉變為“主動防御”,將基層班組人員從煩瑣的報表報告中解放,提升運檢決策的科學性。
從前工作人員進行故障排查和設備異常處置要親自到現場逐一檢查,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蘭小輝”應用后,通過系統對數據的精準抓取和研判,做到問題前置化分析和預警,工作人員可以遠程準確鎖定異常設備位置,精準對標處理,故障處置效率提升了70%。
“蘭小輝應用以來,已生成設備預警2360條、工單預警5362條,檢測出不達標工單2095條,每月自動生成臺區、線路評價報告11750份。我們還將通過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加強它的分析推測能力,逐步完善應用場景的智能化水平。”董玉龍自豪地說。
“智能金屬鎧裝柜一體化驗電接地手車裝置攻克了金屬鎧裝柜母線檢修驗電接地的行業難題,通過電氣電子通信、防誤等技術實現人員設備雙安全保障,在聯鎖精度控制等方面取得技術突破。目前已在省內外累計推廣應用600余臺,產生轉化收益3000余萬元。”蘭州倚能電力(集團)有限公司科技業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副經理李志勤介紹道。
這項成果先后榮獲第六屆中國(上海)國際發明創新展覽會金獎、2023年中國發明創業獎項目銀獎,并入選首屆能源行業高價值專利(技術)成果名錄。當天下午,筆者來到國網蘭州供電公司蘭州倚能電力(集團)有限公司科技業務中心,對智能金屬鎧裝柜一體化驗電接地手車裝置、多功能備用開關存放柜、高處作業新型人身防墜生命線系統等15項創新成果進行了系統性觀摩。

金屬鎧裝柜一體化驗電接地手車裝置 火興運 攝
據了解,該業務中心構建了“需求調研-項目初創-培育孵化-成果轉化”的梯度培育機制,打造“1個創新服務平臺+2條鏈路+5大保障體系+N個應用場景”的立體化創新生態,通過建立成果轉化收益分紅等激勵機制,多項成果已在生產現場實現轉化應用,切實解決一線痛點問題。

李志勤還特別介紹了國網蘭州供電公司自主研發的高處作業新型人身防墜生命線系統。該系統采用“聯板+異形8字環+線(繩)+雙扣式防墜器”方式建立,是我國同類型設備中最輕量化的高空作業安全防護裝置,填補了國內外在桿塔組立施工階段使用組裝件本體進行高墜防護的空白、鋼絞線、鋼絲繩、迪尼瑪繩通過螺栓連接固定的空白、線(繩)型防墜軌道單手操作防墜器的空白。其上行時保持流暢滑移,遇突發墜落(包括外力沖擊或人員失足)時瞬間可完成閉鎖制動。目前,已在8個地市供電公司推廣應用,產生轉化收益480萬元。據紅樂330千伏線路工程、秦川750千伏線路工程現場應用的工作人員反饋,該裝置使用輕便、簡單,單人單手即可完成,避免了雙鉤式登塔防墜器使用過程中的復雜切換掛接操作,使登塔檢修效率提升3倍以上。
2023年以來,國網蘭州供電公司在創新技術領域不斷突破,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電力北斗和5G等關鍵技術的研發上。該公司打破了各部門獨立作戰的傳統模式,建立了“科技+專業”雙牽頭的新機制,實現了更高效地協作。此外,通過成果轉化效益分紅政策,確保了創新成果能持續支持新的研發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環。
緊扣“三抓三促”“提質提速”工作主線,該公司的科技創新活力顯著增強。現在,每年獲得超過10項專利授權,科研投入年增長率達7.2%,成果轉化帶來了4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并在2024年獲得了首個國際發明專利。這些成就不僅鞏固了該公司在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科技創新中的領先地位,也展示了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道路上的積極探索,用實際行動促進了電網和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從張琴指尖躍動的數據流,到董玉龍面對的預警大屏;從職工創新成果的孵化轉化到推廣使用,在這座西部城市的電網中樞,“三抓三促”“提質提速”不是墻上的標語,而是科技與傳統碰撞出的真實火花,照亮能源變革的嶄新征途。(李奕霏 李旋 李小東 劉子佳)
- 2025-05-12肅北稅務:個稅匯算清繳快 春風送暖潤人心
- 2025-05-12臨夏州稅務局助力文旅產業繁花似錦
- 2025-05-12文縣公路段開展內控信息化平臺實操暨資產管理培訓
- 2025-05-12國網甘肅電力:全力保障春耕春灌用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