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州高新區,城市管理不是冰冷的“禁止”與“取締”,而是一場充滿智慧的民生協奏曲。通過“放得開”的包容創新與“管得住”的精準施策,這里正書寫著剛柔并濟的治理新篇章。
彈性“放”權,激活城市自治活力
在民生場景中,蘭州高新區打破“一刀切”思維,以柔性疏解構建城市溫度。通過“定時定點+分類管理” 模式讓流動攤販找到了合法經營的“新家”。每日清晨6點至10點,佩戴統一標識的早餐攤主在劃定區域內有序營業,執法人員則化身“守護者”,聚焦油煙、安全等底線問題,引導轄區早餐攤點規范經營,既滿足了學生、上班族的早餐需求,又讓城市秩序井然。
面對大型活動,蘭州高新區展現出包容審慎的治理智慧。“蘭馬”賽事期間,賽道沿線非核心區域化身“活力窗口”,執法人員同步開展“事前指導+事中巡查”,幫助商戶設置隔離欄、規劃人流通道,商戶在“三限原則”指導下,既激活賽事經濟又避免無序經營影響賽道秩序,執法人員的提前介入,從攤位布局到人流疏導全程指導,實現賽事經濟與城市秩序的雙贏,收獲“零投訴”的亮眼成績單。
剛性“管”控,筑牢安全發展底線
2025年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與“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做好城市管理領域安全生產工作意義重大、責任艱巨。安全生產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安全紅線不容觸碰。蘭州高新區聚焦城市生命線安全,將安全生產作為推動城市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底線、紅線和高壓線,靶向整治轄區內占用盲道、堵塞消防通道等頑固問題。采用“首次警告+二次暫扣+全程記錄”的遞進式執法模式,同時借助“非接觸式執法”手段固定證據,雙管齊下推動城市道路秩序持續改善,讓道路重新回歸暢通與安全,全力保障轄區安全穩定無事故,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筑牢安全防線。
融合共治,構建多元治理生態
蘭州高新區積極推動城市管理角色轉型,從“單一執法”向“多元服務”延伸,重塑“有溫度、有深度”的城市管理新形象。執法人員主動化身“普法先鋒”,深入社區、商戶開展“沉浸式”普法宣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占道經營、違規搭建、垃圾分類等領域的法律法規,結合典型案例剖析違規行為對公共安全、城市秩序的現實危害。這種“貼近式、零距離”的溝通模式,打破了執法者與居民間的“隱形隔閡”,讓法治理念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群眾日常生活,推動執法政策從“被動執行”向“主動認同”轉變,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精耕細作,雕琢城市治理細節
蘭州高新區精準把握城市脈搏,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核心思想,以“繡花功夫”推進街頭巷尾的精細化改造,實現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一方面,錨定民生“關鍵小事”,以“微更新”激活城市大幸福。針對城市邊角地塊,開展“微改精提”行動,將閑置空間轉化為便民利民的活力場所,讓城市品質在細節處綻放光彩。另一方面,暢通民意“直通車”,將信訪案件辦理與“12345政務服務熱線”作為感知民情的“晴雨表”、維護民利的“防火墻”、凝聚民心的“連心橋”,確保群眾訴求直達決策一線,真正讓城市建設與人民需求同頻共振。
從街頭巷尾升騰的市井氣息到科技賦能的智慧治理平臺,從回應民生需求的制度設計到提升城市文明的創新實踐,蘭州高新區正以系統性治理思維重塑城市圖景。在“放”與“管”的辯證統一中,探索出高質量發展路徑,通過制度創新激活商戶、市民等多元主體的共治活力,既在占道經營的“堵疏之間”彰顯管理溫度,又在垃圾清運的“快細之辨”體現服務精度;用現代化“面子”彰顯發展活力,以精細化“里子”涵養治理底蘊,更在重大考驗的“穩變平衡”中淬煉應急能力。最終構建起煙火氣與潔凈美共生、歸屬感與規矩線并存的城市生態,譜寫新時代城市文明建設的華彩樂章。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