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浪翻滾,牧草飄香。近日,瓜州縣布隆吉鄉迎來頭茬紫花苜蓿集中開鐮收割季。廣袤田野間,收割機轟鳴作響,打包機高效運轉,一派繁忙豐收景象。
走進布隆吉鄉雙塔村苜蓿田,大型牧草收割機正開足馬力穿梭其中。機器駛過之處,成片的紫花苜蓿被整齊割斷,嫩綠的莖葉源源不斷地卷入收割倉,伴隨著陣陣轟鳴聲,高效的作業流程讓原本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的收割工作變得輕松快捷。
“現在種苜蓿機械化程度高,澆澆水、施施肥就行。我今年種了30畝紫花苜蓿,苜蓿一年能收2到3茬,今年這是頭茬苜蓿,每畝能產400公斤左右,每噸的收購價是1500元左右,這第一茬每畝收入就能達到600多元!”布隆吉鄉雙塔村村民張偉說。
紫花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譽,不僅蛋白質含量高,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優質的畜禽飼料,并且因其根系發達,能有效固氮改善土壤結構,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同時,苜蓿種植周期長,一次播種可連續收獲多年,極大降低了種植成本,綜合效益顯著。

在布隆吉鄉千畝苜蓿種植基地,收割后的苜蓿經過短暫晾曬變得柔軟干燥。打包機正將這些晾曬好的苜蓿自動壓實、捆扎,吐出一個個敦實飽滿的綠色方捆,整齊碼放在田邊,它們即將被銷往養殖場和周邊鄉鎮,成為養殖戶眼中的“香餑餑”。
“我自己種了十幾畝苜蓿,一部分拉出去賣,剩下的用來養羊。以前買草料又貴又麻煩,現在自給自足,省下一大筆錢!”九下村村民趙國峰說。
走進沙河回族鄉河洲村苜蓿田間,大型牧草收割機徐徐駛過,茂盛的“綠色海洋”變成了“條紋地毯”,收割后的苜蓿草通過晾曬、打捆等工序就變成了牛羊可口的飼料。
“紫花苜蓿的畝產高,水肥和人工成本比較低,一年可以收割三到四茬,而且苜蓿當中富含營養價值,是非常好的牛羊飼料。今年我家種了107畝苜蓿,正好用來喂養家里的牛羊。”河洲村苜蓿種植戶馬成龍說。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沙河回族鄉堅持“種養結合、草畜互補發展”的路子,穩步提升轄區牛羊養殖規模和水平。同時,積極打通優質牧草對外銷路,采取訂單收購的方式擴大紫花苜蓿、玉米等作物種植面積。

“通過打造草畜融合發展體系,以種養殖為重點大力發展以種養循環為保障的現代草畜業,依托瓜州縣田園牧歌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積極培育出一批產業鏈條長、輻射帶動面廣、種草養畜相結合的新型養殖基地,引導農戶大力發展牛羊規模養殖,切實推動全鄉草畜產業提質增效。目前,全鄉種植苜蓿、玉米等作物6000余畝,牛羊飼養量32000余頭只。”沙河回族鄉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李敏說。
近年來,瓜州縣立足發展實際,通過鞏固擴大優質牧草種植,加快飼草料基地建設,扶持壯大合作經濟組織,強化科技服務支撐,延長產業鏈等形式,實現了飼草產業發展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如今,小小的牧草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優勢產業,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李云濤 王紹江/文 魏鴻嬌/圖)
- 2025-06-09李郁軍一行視察方大炭素檢察法律服務站建設情況
- 2025-06-08十八載堅守!蘭州瑪雅駕校愛心送考護航高考路
- 2025-06-06天祝杜鵑花節掀起鄉村旅游熱潮
- 2025-06-06秦安縣2025“愛心送考”活動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