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白銀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高速公路養護所黨支部20余名黨員與青年職工,懷揣著對歷史的敬畏與對未來的憧憬,踏上了一場特殊的“時空之旅”。從紅軍強渡黃河的虎豹口舊址,到智慧閃耀的現代養護工區,他們用腳步丈量信仰的傳承,以鏡頭記錄時代的躍遷。
黃河岸邊的誓言:當長征精神遇見公路魂
在虎豹口紅軍強渡黃河舊址,清晨的風掠過紀念碑,仿佛在訴說當年的壯烈。“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錚錚誓言沖破晨霧,與80余年前戰士們渡河時的吶喊形成歷史回響。黨支部書記以“渡河戰役中的攻堅精神與公路人使命”為題的微黨課,讓在場人員豁然開朗——革命先輩們劃著木船劈開濁浪的勇氣,與當代公路人在崇山峻嶺間架橋鋪路的執著,在精神維度實現了完美共振。
走進紅軍渡河戰役紀念館,銹跡斑斑的武器、泛黃的作戰地圖,簡易的造船工具,將眾人帶回那段浴血西征的歲月,黨員小顧在參觀后感慨:“以前覺得‘逢山開路’只是句口號,今天才明白,這背后是跨越百年的精神傳承。”

公園里的“發展盲盒”:解碼一座城市的綠色蝶變
午后的金嶺公園,智能噴灌系統在草坪上織出細密的水網,三三兩兩的市民和輕快跳躍的鳥兒共享綠色氧吧。“現代化建設大家拍”活動中,手機鏡頭成了“發展掃描儀”,大家像拆盲盒般捕捉發展印記:老黨員王工拍下健身步道旁的無障礙坡道,“這比我們當年養護公路時,更懂得‘以人為本’”;入黨積極分子小李則將鏡頭聚焦于公園自動澆灌系統與耐旱植被的“科技+生態”組合,“大家看這和我們公路養護堅持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如出一轍”。
在黨史知識問答環節,當被問及“新發展理念的內涵”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10字理念,全體黨員職工異口同聲作答,恰如這場活動的隱喻——從“靠天吃飯”的革命年代,到“向光而生”的綠色時代,發展的密碼始終握在奮斗者手中。
養護工區的“時光膠囊”:觸摸交通強國的脈搏
在行程的最后一站,白銀養護工區里,筑路材料循環利用中心將廢舊銑刨料“變廢為寶”,物資設備庫房里整齊排列的現代化養護器械。“以前修路靠人力肩挑背扛,如今,智能機械取代了繁重的體力勞動,無人機、數據平臺等科技手段全面融入養護日常。”現場,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老對話”悄然展開,青年職工向老黨員請教養護經驗,老黨員則勉勵年輕人傳承好“鋪路石”精神。“從‘走得了’到‘走得好’,我們接過的是接力棒,更是沉甸甸的使命。”黨員程文婕說到。

當夕陽為公路鍍上金邊,這場歷時10小時的主題活動落下帷幕。從紅色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時代發展中感悟使命擔當,于行業實踐中堅定奮斗方向,這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最終凝結成一句話——交通強國的路上,每一代公路人都在書寫屬于自己的“強渡”篇章。(文/圖 李青霞)
- 2025-06-05白銀公路發展中心高速公路養護所開展固定資產及應急物資清查專項行動
- 2025-05-22白銀公路發展中心高速公路養護所為道路安全織就嶄新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