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始送電。該工程甘肅段近2000名參建者以科技為刃、意志為甲,順利奏響了從隴原群山到三湘四水的綠色長歌。
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我國首條以開發沙漠光伏基地、輸送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線路,全長約1633.5公里。工程甘肅段起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與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寧甘省界,止于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與陜西省寶雞市鳳縣甘陜省界,線路長度184.1公里,新建鐵塔347基,途經平涼市靜寧縣、莊浪縣,天水市秦安縣、清水縣、麥積區,隴南市兩當縣共3市6縣(區)。
“精謀細劃”奠定堅實基礎
工程前期,國網甘肅電力組建涵蓋發展、建設、調度、運行、屬地、施工和監理的多維度專家團隊,多輪次開展現場踏勘,優化路徑方案、塔基定位及基礎選型。圍繞“全過程機械化施工”目標,開展專項策劃,做實機械化施工“三圖一表”設計,推行“三級三簽三到位”“先簽后建”工作模式,高效實現“零障礙”開工。
“嚴抓共管”守住安質底線
工程全過程推廣“動畫+視頻”的安全教育方式,常態化開展工程現場安全質量督察,建立問題定期通報機制。針對性下發基礎、組塔和架線等分部工程的安全質量管控措施,通過“安全文化室”VR體驗強化主動式安全管理意識。建立“全過程BIM+數字化智慧管控”中心,全方位護航寧湘特高壓工程建設。順利實現工程安全“零事故”,首次實現無人區線路的“零缺陷”投運。
“智械天工”助力科技破局
甘肅有除海洋外最全的地貌,寧湘工程甘肅段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也是異常復雜。自重濕陷性黃土地質和機械化施工環水保要求給工程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首次在±800千伏特高壓線路中探索應用螺旋錨基礎,以“擰螺絲入地”的創新工藝,實現了基礎施工“零開挖、零棄土、零擾動、零澆筑、零養護”的五零突破,解決了該地質中普通基礎沉降大的問題。甘肅段作為國家電網公司唯一的全面推進特高壓機械化施工試點,創立機械化施工、流水化作業新模式,探索應用基于索道運輸的分體式旋挖鉆機和微型樁鉆機等新設備,全力確保甘1標段于2024年11月12日實現全線首標段貫通,創造了特高壓山區施工的“甘肅速度”。
“愚公移山”成就天塹通途
線路甘肅段99.3%位于山地或高山,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塔位坡度在30度以上,最陡峭處達55度,給建設者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在零下20多度、凌晨5點多的小隴山無人區里,一行緩慢前進的“微光”劃破寂靜寒冷的黑夜。“大家小心腳下路滑,務必要在天亮之前趕到N1284塔位山腳下”工程甘2標現場施工負責人姜清春關切的說道。去年冬天連續降雪造成小隴山無人區修建的臨時道路結冰,車輛無法通行,但是現場的工作一刻也不能耽誤。施工人員每天提前3小時摸黑徒步進山,在天亮之前趕到作業地點,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就超過6個小時。正是這種困難面前不低頭的精神和逆境之中勇奮斗的堅持,在大家齊心協力鏖戰月余后,順利完成了甘肅段施工難度最大鐵塔的組立。
從濕陷性黃土地到小隴山密林區,從暴雨山洪侵蝕電力人鑄就的成果到冰天雪地捆住建設者前進的腳步,這里既有“無人區”“刀背梁”的“愚公移山”,又有“螺旋錨”“機械化”的“智械天工”。甘肅電網建設者們經受了各種考驗,完成了各項挑戰,順利實現了寧湘特高壓直流線路跨越千里的守望。(黃林柯 盧宏達 馬富元)
- 2025-06-30蘭州市城關區“煙雨蘭山”手繪墻:繪就城區文化新畫卷
- 2025-06-30國網隴南供電公司:黨建聯建聚合力 林電共安惠民生
- 2025-06-30瓜州:解鎖家門口的文明新場景
- 2025-06-30蘭州城關區著力打造煙雨蘭山中的鄉村振興“樣板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