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邊昭鎮的科爾沁草原東陲,一片由10臺巨型風機組成的風電矩陣正迎風緩緩轉動。葉輪直徑達200米、輪轂高115米的超大風機屹立于天際線,成為草原上的“綠色能源引擎”。

通榆縣素有“風口”之稱,年均7.38m/s的強勁風速,成為發展風電產業的天然“密碼”。充分借助科爾沁草原優勢,甘肅建投安裝公司承建的吉能新能源鄉村振興風電項目規劃64.5MW裝機容量(實際建成64.3MW)。項目精心布局6臺6.25MW與4臺6.7MW風力發電機組,搭建起從風能捕獲到電力輸送的全鏈條綠色能源體系,為清潔能源發展筑牢根基。
2024年10月,項目破土動工。草原冬季漫長,大風、冰雪天氣未能阻擋建設者前進的腳步,測繪人員手持RTK設備,在現場穿梭,確定出一個個點位;基礎澆筑環節,加熱原材料、運輸過程及澆筑完成后保溫、構建“三維保溫體系”,一系列“硬核”舉措齊上陣。經過28天的精心養護,10個風機基礎承臺全部通過強度檢測,為后續工程奠定堅實基礎。

吊裝階段,項目團隊遭遇了大自然的“極限挑戰”。當第5臺風機吊裝到半空時,原本平靜的天空突然刮起風。施工團隊迅速反應,項目經理李保紅帶領項目部管理人員迅速化身“哨兵”,時刻監測高空風速風向數據;技術負責人及吊裝指揮爭分奪秒,推進作業過程。吊裝當日,狂風漸起,現場宛如戰場。指揮人員沉著冷靜,指令通過對講機傳達到各部位;吊車司機全神貫注,在風力變化間精準操控吊臂;技術人員身掛安全帶,在搖晃的機艙內一次次嘗試葉輪精準對接。歷經35分鐘驚心動魄的鏖戰,終于趕在風力增強到5級前完成吊裝。
歷經218天施工,10臺風機于2025年6月6日全部投用。建設全過程,質量與安全的雙輪驅動貫穿始終,項目構建起嚴密的質量管理體系,針對施工難點定制專項方案,吊裝方案經行業專家“把脈問診”。作業前細致交底,作業時全程監督,確保每個環節都經得起檢驗。最終,項目實現所有分部分項工程一次性驗收合格,安全生產零事故。

如今,項目全容量并網,釋放出強大的綠色動能。年發電量約2.06億千瓦時,可滿足5.1萬戶家庭全年用電,大幅削減傳統能源消耗與污染物排放,為生態環境撐起“綠色保護傘”。同時,每年將拿出部分產出效益捐贈于645個行政村,切實助力鄉村振興。
項目的成功落成,開創了“風電項目-生態改善-鄉村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為吉林省新能源版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實現“雙碳”目標注入了澎湃動力。(馬福利 孫淑媛 文/圖)
- 2025-07-01華亭:高溫下的公路守護者
- 2025-07-01天水市稅務系統舉行慶祝建黨104周年“兩優一先”表彰大會暨青春思享會
- 2025-07-01瓜州:多措并舉繪就和美鄉村新圖景
- 2025-07-01國網甘肅電力:綠能澎湃描繪生態新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