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的鎖陽城鎮,正舒展著一幅兼具“顏值”與“內涵”的文明畫卷:街巷阡陌潔凈如洗,村落庭院生機盎然,志愿紅馬甲穿梭其間,文明實踐活動浸潤人心,崇德向善的故事在鄰里間傳揚……這座絲路古鎮正以鄉風文明建設為筆,在鄉村振興的藍圖上勾勒出濃墨重彩的一筆。

走進北橋子村,硬化村道如銀鏈串聯起屋舍,田野綠意與庭院花香相映成趣,勾勒出“村凈、景美、民怡”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我們以村組干道、河道溝渠、房前屋后為攻堅重點,每周開展‘清潔村莊’專項行動,集中清理亂堆亂放、枯木雜草,建筑垃圾清運率達100%。”北橋子村黨支部書記富廷選介紹。

村民祁延森的日常習慣悄然改變:“現在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打掃院落,道路硬化后不沾泥,大家都自覺維護環境。”鎖陽城鎮以基層黨組織為引領,靶向破解農村環境整治難題,創新推行“紅黑榜”動態評比機制,結合“美麗庭院”“衛生示范戶”創建活動,讓“家家比整潔、戶戶爭先進”成為鄉村新風尚。數據顯示,全鎮累計評選示范戶120余戶,帶動90%以上農戶主動參與環境治理。

“群眾需求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鎖陽城鎮構建起“1+8+1”新時代文明實踐矩陣——1個實踐所、8個實踐站、1個實踐基地全覆蓋,通過“群眾點單-站點派單-志愿接單-百姓評單”閉環服務模式,組建理論宣講、農技服務、移風易俗等“8+N”志愿服務隊伍23支,吸納鄉土人才、鄉賢能人300余人。
常樂村留守老人王大娘的“微心愿”近日得以實現:志愿者們幫她在手機上申請殘疾輔助器具。這樣的暖心場景每月在全鎮上演超50場。從理論宣講“小板凳課堂”到農技專家田間指導,志愿服務如春風化雨,累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480余件,群眾幸福感滿意度測評達100%。
“村規民約立下后,紅白事彩禮降了,酒席桌數少了,大伙的錢包更鼓了。”常樂村老黨員楊德真感慨道。鎖陽城鎮各村依托“一約四會”,將“反對鋪張浪費”“抵制高額彩禮”等條款寫入村規,建立婚喪事宜報備制度。與此同時,該鎮開展“文明家庭”“好婆媳”等評選活動,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傳播正能量。如今,移風易俗宣講覆蓋全鎮8個村,培育“星級文明戶”56戶,形成“一戶帶一片、一片帶全村”的文明輻射效應。

從環境整治的“面子”到文明實踐的“里子”,鎖陽城鎮正以鄉風文明之筆,繪就“環境美、風尚美、生活美”的鄉村振興圖景。這份浸潤著絲路文化底蘊與時代精神的文明答卷,不僅讓古鎮煥發新生機,更成為驅動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常思雷/文 高興波/圖)
- 2025-07-09慶陽市福彩中心召開市場銷售員培訓會
- 2025-07-09定西市福彩中心召開市場銷售員培訓會
- 2025-07-09金昌福彩為全市站點制作發放管理服務監督牌
- 2025-07-09民勤蜜瓜:解鎖專屬于你的夏日清涼甜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