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國甘肅網 記者 金樹棟
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交匯地帶,北緯35°的定西大地因一顆“小土豆”改寫了命運。從解決溫飽的“救命薯”到撐起253.54億元產值的“黃金產業”,定西馬鈴薯用200余年的種植史,書寫了一段資源轉化、產業升級的振興篇章。7月22日至23日,“2025年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會”將在安定區啟幕,這場以“聚鏈集群、賦能向新”為主題的盛會,正為這顆“金豆子”的未來勾勒新的藍圖。
自然稟賦:黃土高原上的“黃金生長帶”
馬鈴薯與定西的緣分,始于先天的地理饋贈。這里1420-3941米的海拔梯度,搭配雨熱同期的氣候,形成了馬鈴薯生長的“黃金帶”——南部高寒區適合繁育種薯,中北部丘陵地產出高淀粉薯,河谷川區培育早熟菜用薯,三大產區各司其職。1241萬畝耕地中富含的鉀元素,更讓這里的馬鈴薯自帶“優質基因”:干物質含量最高達30.7%,淀粉含量超24%,不僅品相光滑規整,更是國際公認的加工好原料。 “這是天賜的優勢。”正如業內專家所言,馬鈴薯在定西不僅是“抗災首選”,更是“市場優選”。檢測數據顯示,當地馬鈴薯蛋白質、糖類等營養成分均衡,耐運耐藏的特性讓它從田間到車間的損耗率遠低于其他產區。這份自然稟賦,為后來的產業躍遷埋下了第一粒“種子”。
產業進階:從“救命薯”到“全產業鏈”的五階跨越
定西馬鈴薯的產業史,是一部從生存需求到發展追求的進化史。回溯20余年歷程,五個清晰的發展階段勾勒出“小土豆”的成長軌跡:
自給自足階段(1995年前)。種植面積僅100萬畝,加工以家庭小作坊為主,加工率不足1%,馬鈴薯只是農民口中的“救命糧”。
產業培育階段(1996-2002年)。當地政府確立“洋芋工程”,將馬鈴薯列為支柱產業,配套政策與專班推動。到2002年,種植面積擴大到290萬畝,農民人均收益從85元增至326元,“溫飽薯”開始向“產業薯”轉型。
快速發展階段(2003-2007年)。“立足全國、著眼世界”的思路推動規劃升級,良種工程啟動。2007年總產值達26.7億元,種植面積突破300萬畝,馬鈴薯成為脫貧增收的主力。
全面提升階段(2008-2013年)。“中國薯都”名號確立,脫毒種薯、商品薯、加工三大基地成型,總產值躍升至105億元,農民人均收益占比達21%,“脫貧薯”的標簽愈發鮮明。
轉型升級階段(2014年至今)。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品牌建設成為關鍵詞。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53億元,脫毒種薯出口海外,“定西寬粉”走向國際,馬鈴薯真正成為“致富薯”“振興薯”。
從“夠吃”到“賺錢”,從“零散種”到“集群產”,定西馬鈴薯用產值增長20余倍的成績,證明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路徑。
全鏈攻堅:六大體系撐起“薯都”底氣
如今的定西,已建成全國最大脫毒種薯繁育基地、重要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這背后,是六大支柱體系的協同支撐。
體系化良繁。構建“溫室原原種-基地原種-大田一級種”的梯級繁育鏈,年生產脫毒種薯220萬噸,不僅供應國內10多個省區,還出口沙特、土耳其等國家,2025年已生產原原種6.96億粒。
標準化種植。“梯田+馬鈴薯”“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推廣,2025年建成萬畝以上標準化基地16個,帶動250萬畝標準化種植,33萬畝加工原料基地實現“訂單化”生產。
精深化加工。28家精深加工企業形成96萬噸產能,“定西寬粉”成為王牌——128家加工主體年產19萬噸,2024年銷售額39億元,遠銷美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多元化營銷。線上依托2200家網店實現2億元銷售額,線下通過75家“甘味”運營中心直供一線城市,2024年全品類銷售額達86億元,“定西寬粉進高校”等活動讓品牌走進消費場景。
高端化研發。省級創新中心與育繁推聯合體攻關,形成淀粉、主食、休閑食品等多元產品體系,累計獲得專利39項,“定西寬粉”從單一產品發展出預包裝、鮮食等多形態矩陣。
品牌化運營。“定西馬鈴薯”“定西寬粉”成為“甘味”地標,通過16屆馬鈴薯大會、全國推介活動打響名氣,地理標志商標納入省級重點保護,品牌價值持續攀升。
未來展望。聚鏈集群開啟“新答卷” 2025年的馬鈴薯大會,是定西向全國展示產業實力的窗口:“定西寬粉”推廣、招商推介、圓桌對話、國際種薯貿易洽談等活動,將圍繞“全產業鏈高地”目標,推動資源、技術、資本進一步集聚。
從200年前的“救命薯”到如今253億元的“黃金鏈”,定西馬鈴薯的故事遠未結束。隨著脫毒種薯繁育技術升級、精深加工產品擴容、國際市場渠道拓寬,這顆承載著黃土高原饋贈的“金豆子”,正以全產業鏈的姿態,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繼續“薯”光前行。
- 2025-07-21【省醫大咖說】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怎么辦?
- 2025-07-212025年甘肅省第五屆自行車長征賽業余聯賽民樂站健騎賽成功舉辦
- 2025-07-21郵儲銀行甘肅省分行與省醫療保障局簽署“醫銀合作”戰略協議
- 2025-07-21視頻|白銀市企業聯合會聯合金徽酒開展“AI賦能企業”培訓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