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 馨
荷蘭最近向尼日利亞正式歸還了119件貝寧青銅器,包括人像、動物像、皇家徽章等。這些文物于1897年被英國軍隊掠走,后出現在拍賣行中,繼而流入博物館、私人收藏家等處。這119件青銅器中,113件由荷蘭萊頓世界博物館歸還,6件由鹿特丹市政府歸還。
在尼日利亞拉各斯國家博物館舉行的交接儀式上,尼日利亞藝術、文化、旅游與創意經濟部部長漢娜圖·穆薩瓦說:“這些青銅器強調了遺產保護和文化推廣對于我們國家文化認同的重要性。作為一個富有多樣性和歷史底蘊的國家,尼日利亞的文化遺產既是我們驕傲的燈塔,也是創意經濟的基石。”
貝寧青銅器由埃多人于13世紀開始創作,多采用失蠟鑄造法,這種冶金工藝可以表現精準、繁復的細節和幾何紋理,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財富。在此次重返故里的文物中,一件貝寧王國青銅紀念頭像、一件展現故事性場景的象牙雕件、兩件動物形器,將在拉各斯國家博物館展出并永久保存。其余的文物,如用于宮廷儀式的鐘鈴、徽章等文物,計劃在拉各斯國家博物館和貝寧城的埃多西非藝術博物館展出。
荷蘭教育、文化和科學部部長埃波·布魯因斯表示:“文化遺產對于講述和傳承一個國家和一個社區的歷史至關重要,貝寧青銅器對尼日利亞而言不可或缺,物歸原主是一件好事。文物歸還有助于糾正至今依舊存在的歷史不公。”
為推動完善文物歸還政策,荷蘭政府設立了獨立顧問機構——“殖民時期文物歸還咨詢委員會”,主要任務是評估和建議如何處理殖民時期掠奪或非法取得的文化財產的歸還請求,其宗旨是“應當無條件歸還那些在荷蘭殖民統治時期,通過非自愿手段被帶走的文物”。2022年,荷蘭政府正式通過了相關政策框架,與尼日利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等國開展文物歸還談判。
今年2月,荷蘭和尼日利亞在荷蘭萊頓簽署此次文物歸還協議。荷蘭萊頓世界博物館館長瑪麗克·博內爾表示:“此次歸還不僅僅是具體器物的歸還,還關乎連接,關乎為了共同的未來所作的努力。”據博內爾介紹,荷蘭文物歸還政策強調“合作優先”理念,即不將歸還文物視為“終點”,而是未來持續合作的出發點。為此,荷蘭和尼日利亞聯合舉辦了數字遺產專家研討會,匯集兩國及西非地區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對貝寧青銅器進行數字化保存,以及文物在線展示平臺的開發策略等。
- 2025-07-25民勤:文明實踐于細微處見真情
- 2025-07-25今年735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基本下達完畢
- 2025-07-25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開展充電寶質量安全集中整治
- 2025-07-25“疆電入渝”累計送電30.5億千瓦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