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延長冷鏈物流產業鏈,增強產品儲運和分撥能力
天津港有座“大冰箱”(新視點)
本報記者 韓 鑫
早上到港,下午入庫,轉天上架……炎炎夏日,每天上百噸冷藏凍肉從阿根廷、智利遠渡重洋抵達天津港后,24小時內便被配送至京津冀主要市場。
貨值高、運距長,美味從源頭直達餐桌,連接產銷兩地的密集航線必不可少,漂洋過海后的極速“鎖鮮”同樣重要。
“天津港港區集聚了一批冷庫園區,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冰箱’,為進口水果、肉類、水產品等提供理想的儲存環境。”天津港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像南美車厘子集中上市季,約3萬噸鮮果在此中轉,確保“上桌”后仍然色澤紅潤、口感脆甜。
“大冰箱”長啥樣?
高空俯瞰,一片片無窗密閉、集中分布的白色建筑,便是港區冷庫。在天津港遠海供應鏈公司園區,冷庫庫容達5萬噸,儲存貨物約4.8萬噸,庫容率達九成以上。
走近細看,“大冰箱”分為冷藏和冷凍兩區。冷藏區溫度一般控制在0到1攝氏度,冷凍區則在零下18攝氏度以下,可滿足不同生鮮的儲存需求。不僅如此,冷庫還配備了智慧管理系統,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庫內溫度、濕度、貨物庫存等信息實時更新。一旦出現異常,可及時發出預警,確保貨物品質。
“大冰箱”里有什么?
冷藏區內,智利的車厘子、泰國的榴蓮、菲律賓的香蕉、新西蘭的奇異果等全球水果五花八門;冷凍區里,巴西的牛肉、阿根廷的羊肉、丹麥的豬肉,以及各類水產品、乳制品等琳瑯滿目。
“肉類產品是這里的一大特色。”園區副總經理趙旭介紹,據統計,目前天津口岸冷鏈產品品類超數百種,年中轉量達數百萬噸,常年占全國肉類進口總量的三成左右。“隨著消費者對高品質生鮮需求的不斷增長,園區冷鏈產品數量和種類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天津港,緣何成為京津冀進口生鮮食品的“大冰箱”?
看區位優勢,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港口,天津港擁有便捷的海陸空交通網絡,147條集裝箱航線聯通全球,120個內陸營銷中心覆蓋14個省份。
看產業集聚,除倉儲和物流外,冷鏈物流產業鏈正不斷延長。“水果快線”開通以來,首衡集團、海馬生物、物美、北京新發地等多家企業紛紛布局東疆港區,開展水果進口業務或設立服務公司,一條“水果鏈”為港產城融合發展注入新動力。
看作業效率,借助海關、港口、物流企業等信息共享機制,貨物實現到港即提、快速查驗。目前,天津港已將單箱車厘子的碼頭作業時間縮短至20分鐘內,5小時內送達京津冀主要市場,30小時覆蓋華東、華南、西北、東北等地。
眼下,“大冰箱”還在加速進化——
技術煥新,推廣使用自動化立體倉庫、無人叉車、智能分揀系統等,提高冷庫的存儲容量和作業效率;業務創新,探索開展冷鏈物流金融服務,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促進冷鏈產業加快壯大;品類上新,加大對高端乳制品、生物醫藥等新興冷鏈產品的引進和培育力度,拓展冷鏈物流更廣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天津港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冷鏈物流產業鏈,具備了強大的冷鏈產品存儲和分撥能力。”天津港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努力讓京津冀“大冰箱”成為世界美食“登陸地”,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2025-08-05各地推動暑期消費活力釋放(鏈接)
- 2025-08-05夏夜消費正當時(編輯手記)
- 2025-08-05機械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印發
- 2025-08-05上半年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