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蘭州城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思政課教師赴教育部吉林大學研修基地開展暑期實踐研修,重走東北抗聯路,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筑牢教師理想信念,增強育人使命。
重走東北抗聯路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全體教師參觀了吉林省琿春黨史展覽館,通過多媒體手段深入了解各族群眾支援抗聯的感人場景,真實體驗多民族團結抗戰的歷史。在琿春大荒溝黨史教育基地,于十三烈士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敬獻花籃并默哀,沿著抗聯戰士足跡“重走抗聯路”,現場聆聽義務守護十三烈士陵園四十余載的退伍軍人劉國信講述英烈事跡,切身感受當年艱苦卓絕的戰斗環境,體悟抗聯將士的堅定信念與犧牲精神。在延吉市太興村紅色教育基地聽取《旗幟——中共東滿特委領導下的東北抗聯二軍抗戰斗爭史》專題黨課,學習東北抗聯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革命先烈忠誠于黨的堅定信念、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學習先進典型模范 用教育家精神涵養師德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全體教師來到吉林大學黃大年紀念館,近距離學習黃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現場聆聽他科技報國的感人事跡,在先進模范的偉大事跡中激發愛國熱情和育人使命。在吉林大學歷史名人館,依次參觀了“六校肇始 為國而生”“高瞻遠矚 強基鑄魂”“與國同行 風雨耕耘”以及“薪火弦歌 賡續傳承”等展區,見證了林楓、饒斌、江一真、李四光、陳先舟、任摶九等教育家為吉林大學和中國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的重要貢獻,深入了解先賢的光輝事跡,在歷史敘事中觸摸先驅的精神脈搏,深切體悟教育家們的初心與擔當。
行走邊境口岸 講好民族團結故事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為引導教師深刻領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富時代內涵與生動實踐,為思政課教學注入鮮活的地方素材和時代力量。全體教師參觀了吳大澂收復國土紀念館、中俄琿春口岸和跨境電商產業園、防川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朝鮮族民眾進行對談交流,深入了解吳大澂在琿春勘界立碑、捍衛國土主權的艱辛歷程和卓越功勛,感受琿春口岸中俄繁忙的通關場景,調研產業園跨境物流和貿易模式,聽取朝鮮族民眾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投身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感人故事。立足中朝俄三國交界,感受一眼望三國中朝俄交界的鼎足地帶,為思政課教學收集鮮活素材。
探尋民族品牌 堅定文化自信
思政課兼具思想屬性與文化屬性,其充滿生命力、保持鮮活度離不開持續的文化賦能與滋養。研修班通過沉浸式文化體驗,將文化自信教育從理論認知升華為情感認同與價值踐行。全體教師參觀了長春市一汽紅旗文化展館、林田遠達創客空間,通過文字、圖片、實物、講解四位一體的展示方式,全面了解紅旗品牌60多年來走過的風雨歷程,深刻感悟紅旗品牌的力量,增加對民族汽車產業發展歷史和輝煌成就的深入了解,體會一汽作為“共和國汽車工業長子”復興崛起的拼搏精神。在長春林田遠達創客空間,了解民族企業堅持“文化+創新+產品”的發展理念,以制作汽車標牌、銅字等小物件為起點,轉型發展到品牌策劃、商品設計研發、產品打造及企業專屬IP定制等多樣化開發服務的發展歷程,成功實現文化對品牌的賦能。青年教師蒙曉楠表示,“講好思政課需要夯實文化根基,紅旗文化內涵豐富,民族企業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活教材,在教學中要將其有機嵌入思政課的課程體系和知識體系中,為思政課建設提供更為充沛的營養和智慧”。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凝聚砥礪奮進力量。經過紅色精神的熏陶和激勵,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全體參訓思政課教師表示,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厚植家國情懷,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 2025-08-18秦安縣組織開展基層武裝部規范化建設現場觀摩活動
- 2025-08-18宕昌: “政務夜市”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 2025-08-18隴南市第十屆運動會在成縣開幕
- 2025-08-18我給青藏高原“畫草圖”(中國道路中國夢·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