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方金
不久前的2025中國電影導演之夜,“年度編劇”邵藝輝發表感言說:“我經常問自己,為什么要寫?我表達的東西,是不是值得表達?”這段樸素的發問,道出了當下影視創作的普遍難題:故事選材的焦慮與創作價值的拷問。
如今,技術變革正在打破創作藩籬。一部智能手機就是一臺高效的攝影機,每個人都可以用影像記錄生活、講述見聞甚至演繹故事。影像創作不再是稀有手藝,各種剪輯手法和講述方式也司空見慣。當“表達手段”不再是稀缺資源,“表達什么”以及“為何表達”成為關鍵問題。
而偏偏,今天的觀眾又見多識廣,那些囿于狹隘生活、陳舊套路的故事,已難以喚起深度共鳴。生活無處不在,信息觸手可及,觀眾真正期待的,是他們身處其中而不覺的“真實”,是從生活原礦中深度“提純”的故事。
“真實”不僅是素材來源,更是作品生命力的源泉和專業創造力的熔爐。只有從真實出發,才能賦予作品無可比擬的可信度與感染力。只有向真實開掘,才能鍛造出真摯飽滿的情感,引發觀眾強烈共情,更在審美的沉浸中完成對人內心世界的感召與提升。
向真實的人物要血肉與靈魂。那些在社會大潮中歷經淬煉的個體,本身就是傳奇故事的載體。電視劇《功勛》中,于敏、申紀蘭等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可謂新中國篳路藍縷歷程的生動注腳。捕捉并塑造人物的風骨與信仰,為故事注入撼動人心的力量,自然引發觀眾心靈深處的回響。
向真實的事件要紋理與哲思。源自現實土壤的事件,天然帶著時代的脈動與人性復雜的光譜。電影《第二十條》等現實題材作品,其最初的靈感火花源于社會事件。經由創作者深入洞察生活本質后的藝術轉化,最終鋪陳出的故事,既具備扣人心弦的敘事張力,又能精準切入社會關切,擁有直指人心的穿透力。真實事件提供的根基,往往能結出最具現實力量與普遍意義的藝術果實。
向真實的情感要共鳴。作品打動人心,往往系于觀眾與角色之間真實情感的鏈接。電影《你好,李煥英》源于真實的母女之情,影片通過母女的雙向奔赴,表達了對“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一人生況味的體悟,觸動了觀眾心中關于親情與遺憾的普遍感受。無論敘事形式如何創新,也無論主題是歡愉還是悲愴,真情實感始終是故事得以立身和動人的“壓艙石”。
歸根結底,創作者要捧出十足的誠意。這不僅要求創作者從多元化的受眾偏好中,提煉出更具普遍意義的情感共鳴點,找到那些共通的、永恒的、最能撥動心弦的精神元素;更要求以極為嚴謹、精益求精的態度將其呈現。《哪吒之魔童鬧海》“鬧”出驚人的票房成績,成功根基在于近乎偏執的創作態度,從第一部到第二部,導演餃子“苦熬”5年,對細節真實、邏輯真實的不懈追求貫穿始終,“要把每一部作品都當成最后一部去創作”。這種對創作充滿敬畏、追求極致的態度,最終換取的,是觀眾的高度認可。
邵藝輝們對“講什么”和“為何講”的追問,未嘗不是在新的時代坐標下定位創作價值,校正創作方法。向真實要故事,既是對“藝術源于生活”的回歸,也是對時代召喚、觀眾需求的回應。跟上時代,摒棄套路,抓住觀眾最需要的東西,才能找到影視藝術新的生機與未來。
- 2025-08-18洪流中的生命之光——甘肅省人民醫院榆中山洪救援紀實
- 2025-08-18蘭州的后花園臨洮洮河如意灣
- 2025-08-18永昌公安:“十戶聯防”織密平安網
- 2025-08-18永昌公安進校園開展反詐宣講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