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新聞 >> 新聞資訊

于來:寫好“駐村筆記”里的振興答卷

2025-09-05 16:09 來源:中國甘肅網

  2024年5月,受中央財經大學選派,于來到宕昌縣哈達鋪鎮玉崗村擔任第一書記。踏上玉崗村的土地,于來深知肩上擔子的分量。丈量每一寸土地、叩開每一戶門扉、與村干部并肩勞作每一個日夜,于來在玉崗村書寫的一頁頁“駐村筆記”,記錄了從陌生到相知,從幫扶到共建的堅實足跡。

   

  雙腳丈量村情,汗水澆灌信任    

  初到玉崗,于來一頭扎進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兩雙就要磨破鞋底的運動鞋,是他深入全村每一角落的見證。一次次入戶走訪,不僅是為了精準識別防返貧監測對象,更是為了了解掌握村情民意,讀懂村民們對眼前生活的合計和對未來日子的憧憬。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是底線。村民許大爺家屋頂滲雨,雨季難熬;村西閔嬸家水質時好時壞,飲水不穩……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幸福感,于來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落實到行動上,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一面協調資源,對許大爺家滲雨屋頂修繕,一面聯合水利部門開展水源地蓄水池改造升級。在清明前后安全防火關鍵期,于來和村干部、黨員志愿者一起上山巡查,在田壟間與老鄉一同揮鋤勞作——泥土沾滿褲腿,心卻與這片土地貼得更緊。    

  當清澈的自來水汩汩流入家家戶戶,當漏雨的焦慮被排除,鄉親們臉上舒展出質樸的笑容。這汗水澆灌的信任,是于來駐村工作最堅實的基礎。   

  智匯中財,項目落地生花

  作為中財大派駐干部,于來始終思考如何將母校的智力優勢與玉崗村的發展需求精準對接。經過充分調研論證,積極推動學校定點幫扶項目在玉崗落地生根。    

  依托玉崗秀美山景,規劃新建1公里登山步道和觀景平臺。蜿蜒的木質棧道和石階穿過林間直達山頂,不僅成為村民茶余飯后健身休閑的好去處,更吸引了周邊游客前來“打卡”,為未來鄉村旅游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村旁秋沬河時常暴漲阻斷農業生產耕作出行路,曾是村民心頭的“堵點”。于來爭取學校支持,修建了一座長約50米、寬3米的“過水路面”式便民橋,村民下地干活從此風雨無阻。   

  實施水源地保護與自來水管網升級工程,徹底解決了困擾部分村民小組多年的季節性缺水和水質不穩問題。活水潤心,源頭保障,清泉入村,流淌的是安全,更是安心。      

  村莊南入口處那條村道全長350米,由于年久失修,道路破損嚴重,狹窄泥濘,成為“卡脖子路”。于來爭取幫扶資金改造修復,如今已拓寬硬化成寬闊平整的“南部迎賓路”。它連接的不僅是村內與外部世界,更是玉崗擁抱機遇、走向振興的發展通途。每一個項目的藍圖化為現實,成為深深嵌入玉崗肌理、服務于村民日常的生動實踐,成為推動玉崗振興的強勁引擎。   

  青鸞展翅,文脈薪傳    

  在關注物質幫扶的同時,于來始終牽掛村中那些父母遠行的留守兒童。“不少孩子們知道抖音神曲,卻不知《山海經》里的神話故事;會玩手機游戲,卻不會扎染、剪紙等傳統手工藝。”于來在駐村日記中寫道:“鄉村振興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于是他決定以“青鸞溪塾”為支點,撬動鄉村文化振興。孩子們的笑容很純真,眼神深處卻藏著孤獨與渴望。為守護這份純真,點燃他們對知識的向往和對本土文化的認同,于來多方籌措資源,整合村內閑置資源,創辦了“青鸞溪塾”傳統文化學堂。不僅為留守兒童點亮了文化明燈,更成為玉崗村“精神共富”的生動注腳。“青鸞溪塾”之名,源于《山海經》的美麗傳說,結合學堂所在的玉崗村秋沬河畔地理位置,寓意以青鸞神鳥銜來的文化火種,照亮山鄉未來。

  2025年3月16日學堂啟動以來,每周舉辦一期主題活動,以神話故事、非遺技藝、財商教育、傳統樂器、農耕文化、人工智能為載體,構建起“知傳統、愛家鄉、向未來”的良好教育生態,讓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浸潤孩子們的心靈……

  十四期活動,十四次心與心的碰撞。孩子們從羞澀到開朗,從懵懂到眼中漸次點亮求知的光芒,這間小小的溪畔學堂,正悄然為玉崗的明天,播撒下文化自信與希望的種子。每期積極參加學堂學習的閔榮柯被評選為“學堂之星”。“青鸞學堂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還可以在這里看書、玩耍、學習,每次來都能學到許多知識,很多遠古的故事。于書記也會給我們講這些故事的來歷,我們很喜歡他,他也很喜歡我們。”閔榮柯高興地說。閔榮柯的母親趙何霞說,“于書記辦的學堂挺好的,對小孩學習成長各方面都有幫助,可以了解外面的生活和知識。參加學堂后,孩子變化很大,陽光快樂,挺積極的,寫作業也有耐心了。”“青鸞溪塾”為留守兒童打開了認知世界的窗口,更以文化之力為鄉村振興注入靈魂扎根玉崗,心向未來教育幫扶,植根未來。

  于來多方聯系資源,先后為玉崗村兒童和玉崗小學捐贈學習用品、書籍、衣物、體育用品、臺式電腦、掃描儀等物資,價值7萬元。多次匯報銜接,兩次引進“潤雨計劃”400萬元,改善宕昌縣學校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引進捐贈教育信息化2.0平臺,價值857.87萬元。于來還聯系協調開展消費幫扶,幫助玉崗村招商企業銷售鍶暢礦泉水80萬元,對接中財大直接購買和幫助銷售當地農特產品150萬元。回首駐村歲月,從金融學者到田間地頭的“村里人”,身份轉變背后是沉甸甸的責任與深沉的熱愛。    

  每一次入戶走訪的傾聽,每一個幫扶項目的落地生根,每一期學堂里孩子們澄澈的笑聲,都讓于來對“第一書記”這四個字的分量有了更切膚的體會。這份“駐村筆記”,寫滿了于來與玉崗共同成長的印記——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澆筑項目,用真心守護希望。    

  任職期間,于來還潛心研究,精心備課,為宕昌干部培訓獻智助力。以《文旅融合新業態下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探索》為主題,為宕昌縣“一強三引領”農村基層組織整體提升培訓班授課;以《中央財經定點幫扶玉崗村成效》為主題,為宕昌縣2024年駐村幫扶干部培訓班授課;以《發揮黨外人士優勢作用 助力基層治理》為主題,為宕昌縣黨外人士能力提升培訓班授課;以《建強基層黨組織 賦能鄉村發現》為主題,為隴南中院法官培訓班現場教學,發揮了中財大助力地方干部培訓的教學資源優勢。玉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閔東平說,“于來書記和玉崗村的老百姓打成一片。他認真履職盡責,深入思考,以文化自覺為玉崗村鄉村振興助力,為我們村全面發展帶來了一股文化清流,用實干詮釋了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的使命和擔當。”于來的駐村筆記中寫道:“鄉村振興,不只是修路蓋房,同時也要喚醒村民的文化覺醒,發揮他們的內生動力。鄉村振興是一場新長征,需要文化火種的照亮。”    

  任期雖有時限,但情誼永系玉崗。于來將繼續以“趕考”之心,與玉崗的干部群眾一道,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深耕細作,用心用情書寫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于來深信,玉崗的明天,必如那振翅的青鸞,在新時代的春風里,飛得更高,更遠……(劉治學 王曉勇 文/圖)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本網原創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