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張振國
近年來,武威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系統治理,以落實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引領,圍繞水環境質量管理、水生態保護修復、水污染防治、水環境風險防范等,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全市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強化水質管控,規劃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制定實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健全水生態環境綜合管控體系,落實河長巡河、考核問責與激勵、“紅黑榜”等17項制度,推動河長湖長履職盡責,常態化開展河湖巡查檢查和水質監測,持續加強河湖水質管控,堅決守牢水環境安全底線。規劃確定約束性指標3項,預期性目標3項,均達到目標要求,“十四五”以來,9個地表水國控、省控考核斷面達到考核目標比例100%,無劣Ⅴ類水體,9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100%;城市及縣城建成區均無黑臭水體,石羊河蔡旗斷面、大通河生態流量(水量)得到保障,民勤縣、古浪縣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建成運行,人工濕地建設面積達0.223平方公里。
堅持多措并舉,碧水保衛戰扎實推進
科學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完成3個地級、6個縣級、94個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和批復。加強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化水岸污染協同治理,145個排口整治完成率100%。持續推進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新建改造排水管網382.43公里,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達98.94%,較2020年提高2.3個百分點。全面完成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再生水廠建設,累計建成再生水管網265.99公里,再生水利用率達78%,較2020年提高41個百分點。梯次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46.75%。
統籌保護修復,流域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加強水源涵養區和生態緩沖帶保護,實施祁連山北麓水源涵養和生態修復工程,“十四五”以來,新建水源涵養林18.87萬畝,保護區生態系統功能持續增強。推進重點河段和中小河流綜合治理,逐步完善防洪體系,全市綜合治理河道217.7公里,新建防洪堤壩269.4公里、護岸121.3公里,疏浚河道63.9公里。積極開展母親河復蘇行動,細化生態流量保障措施,2024年莊浪河生態流量達1.06立方米/秒,超出0.8立方米/秒的目標,青土湖下泄生態水量累計超4.53億立方米,湖區生態修復成果持續鞏固。推進流域綜合治理,青土湖區域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水域面積由2010年的3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27.65平方公里,形成127平方公里的旱區濕地。

狠抓項目建設,綠色發展動能顯著增強
持續加大水污染防治項目建設力度,建成飲用水水源地綜合監管平臺,構建全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平臺”“一張圖”監管體系,共爭取到位3181萬元用于實施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工程,從源頭杜絕水源污染隱患。開展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與建設試點,建成涼州區雜木河、金塔河源頭區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工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古浪河流域(古浪段)水源涵養和生態修復工程正在組織實施。創新生態補償機制,將4縣區全部納入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試點,實現生態補償全覆蓋,爭取到位省級獎補資金4802萬元。積極爭取國家、省級生態環境專項資金,2021年以來共實施15個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項目,爭取到位資金27469萬元,不斷夯實水生態環境治理基礎。
推進協同共治,水環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推進地上地下協同治理,定期監測、評估地下水考核位點水質狀況,確保地下水水質安全。與蘭州市、張掖市和青海省海東市簽訂跨界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控協議,建立健全跨界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同時建立生態環境、應急、水務、氣象等部門間環境應急聯動機制,持續加強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治。編制完成莊浪河、石羊河等8條重點河流“一河一策一圖”環境應急響應方案,組織開展突發水污染事件桌面推演及實戰演練,有效提升突發水污染事件應對處置能力。全面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嚴格河湖流域重要生態空間管控,石羊河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提名案例,莊浪河等9條河流創建為省、市美麗幸福河湖。(武威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 2025-09-15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六十五載 精心守護好生態
- 2025-09-12加強管控海洋垃圾 建設紅樹林保護區 印尼推進海洋生態綜合治理
- 2025-09-12黑龍江大興安嶺:筑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激發綠色發展活力動能
- 2025-09-12《“三北”工程生態治理分區方案》通過評審論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