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關于表彰2020年度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全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出爐,甘肅省稅務系統共有15個單位和個人受到表彰。
今日刊登全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個人——岷縣西江鎮王侖村幫扶干部張忠平先進事跡。
2017年5月,張忠平被定西市岷縣稅務局選派到岷縣西江鎮王侖村擔任幫扶工作隊隊員。面對王侖村的實際村情,他積極入戶走訪,幫助王侖村理清工作思路,制定發展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推進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王侖村距西江鎮政府15公里,距縣城40公里,地處偏遠山區,屬于貧困村,全村共有14個社485戶2380人,農村低保戶51戶118人,五保戶11戶12人,全村耕地4872畝,人均2.2畝,全村主要經濟來源靠中藥材種植和勞務輸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35戶1077人。2019年實現整村脫貧。

對于張忠平而言,脫貧攻堅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名老黨員身上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從2017年開始,他便投身到如火如荼的脫貧攻堅工作中。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看到了剩余貧困人口逐年遞減直至全部脫貧,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到強,土路修成水泥路,群眾的笑容越來越多……親身參與到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使他在基層的生活充實而有趣。
作為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他在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隊長的帶領下,利用近一個多月的時間深入村組農戶了解情況,準確掌握村情戶情,做到心中有數,尋找可挖掘利用的資源,摸排脫貧攻堅的現實需求。
要想富,先修路。原王侖村基礎設施建設差,道路坑洼不平,一遇雨雪天氣,出行非常不便,嚴重影響了群眾生產生活。張忠平根據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積極爭取資金,跑項目,幫助村里改善基礎設施,硬化鄉村道路9.8公里。爭取資金32萬元,對村內通社道路進行硬化,修建會車處9處,沙石機耕路4.5公里,新建排水溝1.5公里。維修村廣場930平方米,新建標準化衛生室1棟,廁所1座,鄉村文化舞臺1座。
張忠平不停地奔波在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很快便和群眾打成一片,大家夸他“心思很細膩,待人也很好,和氣得很,是個好干部”。在走訪過程中,他逐步發現,產業扶貧是扶貧工作的核心。他堅持“項目到村,措施到戶”的原則,制定“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針對貧困戶因災、因病、因學、缺產業、缺技術、缺勞力等致貧因素,圍繞貧困戶基本情況、收入水平、貧困原因、扶持措施、脫貧時限等重點,逐戶科學制定條理清楚、內容簡潔、務實管用、切實可行的“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并狠抓落實。2019年,他鼓勵引導全村村民種植中藥材2000多畝、馬鈴薯600多畝,養殖中蜂300箱,使種植業、養殖業商業保險達到了全覆蓋,貧困戶中藥材種植每戶補助資金500元,發放地膜196捆、馬鈴薯籽種880袋,對群眾農作物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他積極鼓勵村民外出務工,每年在甘南州挖蟲草勞務輸出約230多人,人均穩定勞務收入達6000元,帶動貧困戶70多戶,增收效益明顯。

駐村期間,張忠平走遍了王侖村的角角落落,一心一意為王侖村謀實事。如今王侖村道路硬化了,路燈亮了,養殖、種植有了一定規模,村容戶貌也有了質的變化。“現在村里的小孩一見我就喊張爺爺,連村里的狗見我都不咬了,把我當作這個村里的人了。”張忠平風趣地說。
50多歲的王萬林是王侖村的建檔立卡戶,妻子離婚出走,兒子常年外出打工不回家,女兒在城里上學,家中只有他和癱瘓的老父親兩人,家里的房屋主體雖然修建出來了,但他要伺奉老人,無錢也無力再將房屋修建下去。張忠平入戶時了解到這一情況,便向縣局領導匯報,爭取到2萬元資金,聯系村里的小工程隊,為王萬林修建好房屋。2019年底王萬林入住新房后,給幫扶工作隊送來了“幫扶到戶、真情暖人”的錦旗,感慨地說:“感恩黨的好政策,感謝幫扶工作隊,感謝幫扶干部張忠平。”
隨著工作經驗的不斷積累,張忠平對于脫貧攻堅工作也得心應手。他說:“剛開始,面對許多問題都束手無策,大家都為如何謀劃切實可行的扶貧項目而‘吵’得面紅耳赤,但越‘吵’干勁越足。”
忙碌是張忠平的生活常態,除了下鄉入戶,張忠平最常做的工作就是整理扶貧檔案資料。工作時肚子餓得咕咕叫、家人電話催、加班到深夜……對于張忠平而言,這些都司空見慣,他說:“脫貧工作對于嚴謹度的要求相當高,我必須打起精神,不能讓資料出一點紕漏。雖然這項工作很枯燥,但我覺得很有意義。”
“只要用心用情付出、認認真真干好每一件事,就會有收獲。這些年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每一滴汗水,每一個腳步,都是我人生中最有意義的經歷。”張忠平自豪地說。
相關新聞
- 2021-07-06蘭州市城關區發改系統召開干部警示教育大會
- 2021-07-06蘭州市新區稅務發票領用進入“跨區通辦”時代
- 2021-07-06瓜州農商銀行河東支行真情服務感動客戶
- 2021-07-06中建二局提供就業崗位定向招收退役軍人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