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生榮
《略論實踐過程中的思想先行(修改稿)》一文,是隴南市工商聯退休干部李繼民同志(曾任總經濟師、調研員、市政協一屆常委,曾被中共隴南地委研究室聘為特邀研究員、隴南電大聘為兼職教師。著有《印跡》一書),經多年來的反復思考,反復修改,寫成的哲學理論創新佳作,是關于實踐論的突破性文章。原文最早寫于1981年4月,題目為《論思想先行原理》至今已有四十年了。此后,該文于2016年9月經修改,收編入他的文集《印跡》一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2017年6月,又一次修改,發表于《華夏文明導報》“理論研究”專版。2018年10月,再次修改,題目改為《思想先行原理》,在《中國甘肅網》發表,《百度網》轉載。2019年再修改,題目改為《略論實踐過程中的思想先行》,先后在《中國甘肅網》發表,《百度網》、湖南長沙市《天心區官網》、《一生學習網》、《牛牛微信群》轉載。2021年來,又一次修改,充實了內容,寫成了該文。
全文從六個方面,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其對實踐論突破性的創新觀點:
一、把人類的實踐活動與認識活動這一對立統一的矛盾體,區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并以相對靜止的方法進行了研究。認為人們的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這兩方面的主次地位呈現著階段性的交替變化,它們各有一個相對獨立發展的過程,并明顯地表現出各自的特殊性。認識活動過程是人們能動地把現實轉化為思想的過程,亦即物質變精神的認知過程,側重點是認識與解釋世界;實踐活動過程是人們能動地把思想轉化為現實的客觀過程,亦即精神變物質的勞動創業過程,側重點是利用與改造世界。把實踐活動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來看待,深入研究實踐活動過程,從理論價值上說,有利于解決哲學界長期爭論未能解決的問題。1964年來,中國哲學界曾圍繞王若水《桌子的哲學》,引起了一場廣泛熱烈的爭論,曠日持久,時至今日,仍無定論。該文的研究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思路;從現實意義說,有利于我們在各類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能動性,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覺性,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把控實踐活動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二、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深入研究了實踐活動過程的特點,認為實踐活動過程是從策劃確定實踐思想起始的,并且遵循“思想①—實施—思想②”的運行規律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地運行。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實踐思想要比具體的實施行動先行一步,并且始終把控著不斷運行的實踐活動。人們每次實踐活動過程形成的運行軌跡,是一個不閉合的圓圈,而人類對各門科學無限次實踐活動的漫長過程分別形成的運行軌跡——圓圈的圓圈,正像一串串無限延伸的彈簧。這一闡述是對列寧在《哲學筆記》中早就提出,但哲學界至今還未弄清楚的“圓圈”論點,作出了較為明確的詮釋,發前人之未發。
三、由研究實踐活動過程的特點,導出思想先行原理,并闡述了思想先行原理在辯證唯物論中的地位。該文認為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實踐思想(包括理論、政策、目標、計劃、實施方案等)的策劃確定較之具體的實施行動必須要先行一步。因此,思想先行是實踐活動規律,是毋庸置疑的客觀存在。這一規律寓示著實踐活動過程必須要思想先行,這就是思想先行原理。思想先行既是聯系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的橋梁和紐帶,又是開啟實踐活動的先導。同時,文章對思想先行原理、唯心論、辯證唯物論進行了比較,認為唯心論所說的思想是從上帝或自我中來,思想先行原理所說的思想是從實踐中來,二者存在本質的不同,提出思想先行原理并沒有陷入唯心論。辯證唯物論在揭示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中,充分肯定了主體能動性,即實踐主體認識世界不是僅僅為了能夠解釋世界,更為重要的是為了“用對客觀世界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毛澤東語),思想先行原理則是進一步深入研究了,如何用對客觀世界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從而突破性地強調了實踐過程中思想先行的主體能動性,因而是對辯證唯物論的堅持和闡發。由于實踐活動是一個相對獨立發展的過程,并且實踐活動過程是從策劃確定實踐思想起始的。因而,1964年以來的關于“桌子的哲學”爭論,有了令人信服的解答。這就是王若水所說的“對于做桌子的木匠來說,是先有桌子的觀念,后有這張桌子”的觀點,是思想先行原理的典型體現,是正確的,不是唯心論,而是堅持了辯證唯物論。
四、進一步深入研究并闡明了實踐思想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作用。文章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闡明了實踐思想的正確程度,決定著實踐結果的成敗程度,正確的實踐思想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導向成功,錯誤的實踐思想會導致實踐活動遭到失敗。思想認識上的飛躍,引領實踐過程的飛躍。人們在每次革命實踐活動開始之前,都是先運用創新的理論,進行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使人們的思想認識經歷一次飛躍變化。同時,這種思想解放工作一直伴隨著革命實踐活動過程的始終。
五、對如何進一步把握實踐思想的正確性,如何把控實踐活動過程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文章認為,為了使實踐主體能夠準確的把控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實踐思想的確定包括實踐課題或項目選擇,計劃目標,資料搜集整理,可行性分析論證,實施方案的制定等工作環節,都要做到實事求是,全面系統,嚴謹可靠,符合科學決策的程序。其中,又突出地強調了實踐思想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必須堅持實踐標準,在實踐中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修正和完善實踐思想,特別是對于關系國計民生的大政方針政策,發現失誤應及時糾正,不可一錯再錯,以免積重難返,造成更大禍患。尤其強調,實踐思想不能單純地建立在事物發展必然性的基礎上,實踐思想應包含對偶然事件的積極防范和應對措施,充分估計事物發展中的各種偶然傾向,對于那些促進事物發展的偶然事件要有及時利用的準備,對那些阻礙、破壞事物發展的偶然事件,應有防患于未然的積極措施和解決預案。如果實踐思想對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偶然性趨向不做充分估計,對偶然事件沒有積極防范措施,那么這種實踐思想是殘缺不全的。
六、對我們黨長期傳承的思想領先工作傳統進行了哲學思考。認為思想領先原則是客觀真理,應長期堅持。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軍隊和全國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是與長期堅持并靈活運用思想領先的工作傳統密不可分。今后,在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中,應進一步把思想領先這個優良的工作傳統發揚光大。首先,必須用科學的先進思想武裝人們的頭腦,指導人們的行動。其次,必須大力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并強調兩點:一是在創新過程中不能以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對待以往實踐中的成功經驗,而是在繼承古往今來一切優秀思想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以創新的理論指導實踐的創新。二是在前進的道路上,有些實踐活動的結果難以預見清楚,需要“摸著石頭過河”,探索新路子,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摸著石頭過河”并不是盲目的實踐,而是在創新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踐創新探索,目的是為了取得預期成功。因此,當著某一種創新理論在付諸具體實踐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失誤,就必須及時糾正,絕不能放縱問題漫延,以免造成大錯。再次,把思想工作貫穿于一切工作的全過程,用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推動各項工作。要切實做好思想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特別是做好對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宣傳和教育工作,充分重視德行教育。
該文提出的上述創新觀點,具有極高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在當代中國,實踐主體如何才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能動地把控實踐進程,使實踐效果合乎主體預期的價值目標,避免挫折和失誤,首要的,就是運用創新的哲學觀點進行創新思維,充分認識實踐活動過程中的思想先行原理,強化主體精神,長期堅持思想領先的原則,用正確的實踐思想指導實踐活動,從而把思想先行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不斷實現由物質變精神,由精神變物質的飛躍。
2021年9月
作者簡介:
潘生榮,著名作家。退休前為甘肅省康縣委黨校高級講師,甘肅省哲學學會會員,中國評論月刊社特約評論員。多次參加甘肅省哲學學會學術研討會,并參加中央黨校哲學研討班。多篇論文在省市黨校理論期刊發表,或獲國際優秀論文獎,或評為全國優秀論文特等、一等獎,入選中央黨校、北京大學等百余家機構主編或合編的理論文集。理論專著(論文集)被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國各重點大學,各省市黨校圖書館收藏。
相關新聞
- 2021-09-30甘肅農業大學召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
- 2021-09-30國網甘肅互聯網事業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 2021-09-30古浪縣開展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
- 2021-09-30個人貸款客戶新增10000戶!這家甘肅省農信首家改革試點機構底氣足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