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莉
陳希良:中學高級教師,教育部課程處全國十二五重點課題組指導專家,全國優秀教師,甘肅省骨干教師,金城名校長,金城名師,蘭州市領軍人才,陜西師大碩士研究生導師,蘭州城市學院兼職教授。中國少年培育學校聯盟成員。歷任甘肅榆中一中校長,蘭州十中副校長。出版《我的教育情懷》、《想大問題,做小事情》、《揚鞭直上青云去》等教育論著,在《語文學習》、《陜西教育》等發表《高中作文訓練的三個參照》等三十多篇論文。
王莉:家庭教育指導師,生命化教育與兒童閱讀推廣人,北師大教育學碩士、廈門大學新聞學士。出版教育專著《書香潤童年》《陪伴的力量》《童年可以如此美好》等。系中國教育報刊社特約評論員、《教師博覽》簽約作者、國內多家教育刊物及新媒體平臺專欄作者。在《家庭教育》《父母必讀》《家長》《為了孩子》《中國教育報》《教師月刊》《今日教育》《福建教育》等發表教育與閱讀推廣文章300多篇90萬字。在各地講學推廣家庭教育與親子閱讀200場。
王莉:您當校長多年最深的體會是什么?如何面對與解決理想教育與現實的沖突?
陳希良:體會最深的是教育之責太重、太神圣,沒有仁愛之心、信仰之心、智慧之心,難以發展人、成就人。教育理想實際上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我們的理想就是立德樹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教育理想好似數學上的漸進線,盡管可能無法完美實現,但只要堅持不懈,就在不斷靠近。現在,對于中小學教育來說,最大的問題依然突出存在唯知識教育,看重升學率,育人方面還比較薄弱。在學科教育與個體個性發展、考試就業與終生生活準備兩個方面還存在著巨大的張力,如何找到一個平衡,無論對宏觀決策、學校教育還是微觀的課程教學、課堂教學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作為一個學校而言,要引導教師不斷追問教育價值,從細微之處做起,比如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從評價開始,從課程建設開始,深化課堂教學,完善教育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推動發展的功能,盡最大可能地克服唯分數、唯名次的功利主義狹隘教育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盡自己的應有責任。
王莉:您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陳希良:我的理想教育是科學教育、人文教育、技術教育的三結合,以師生共同體建設為基線,以課程、課堂、教研為突破口,立德樹人,培養全人。綜合古今,匯聚中外,培養帶著中國傳統文化基因,胸懷人類,具有現代科學與濃厚人文相融的具有中國人生命氣象的人。
王莉:校長和一線老師你都當過很多年。對校長和一線老師您分別有何心得分享?
陳希良:當老師貴讓學生自得,以“成人之美”為己任,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把學生當作平等的人來看待。熱愛學生才能發展學生,發展學生是對學生最大的尊重。當教師若能理解教育的真諦,掌握教育規律,科學教育,把真善美的飽滿種子種在學生生命的土壤,就可能會最大地發展學生。師生是相約終身的親密關系,當你努力做一個人師時,擁有學生就是你最幸福的事。千萬不能諷刺挖苦學生,更不能歧視學生。只要你贏得了學生,你就贏得了教育;只要你贏得了教育,你就贏得生活;只要你贏得了生活,你就贏了得了幸福價值。當校長將學生發展列為第一發展,其次是教師發展,最后是學校發展。堅持文化引領,內涵發展。把學校建設成世界上最美的教育空間詩學,讓師生在你的高質量的服務中共同成長。把學校辦成最具磁性的、靈魂豐盈的、德性與德行高度統一的共同體,讓學校充滿掌聲、笑聲、歌聲,一路寶香,成為學生人生中最依戀的地方。
王莉:您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過的最麻煩問題是什么?當時您如何化解的?您孩子現在處于什么人生階段?您覺得一個人怎么樣算成功?怎么樣算幸福?您對家庭教育有何建議?
陳希良:尊重孩子,強化興趣,廣泛閱讀,良好表達。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讓孩子克服自卑。讓孩子參考意見自己做主,培養獨立性。我的孩子現在處于職業發展的人生階段。成功沒有標準答案,我認為只要每天充實并覺得有價值感就是幸福成功的。家庭教育的最大任務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學習、待人接物、生活處世的習慣。
王莉:我讀您的《想大問題做小事情》一書最深體會就是您非常愛學生,為他們做了很多看似很小實際上對每一個學生個體的影響卻很大的事情。您是如何愿意為學生做這么多、這么細的呢?在當下一些學校眼睛只盯著成績、排名、升學率的情況下,您如何保持一顆初心對學生傾注這么多的愛?
陳希良:心存大愛,關心是一門高深的人的哲學,以哲學的方式促成人的靈魂精神的轉向,一生不懈地“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
王莉:繁重教學任務之下您如何保證讀書寫作的時間與心境?
陳希良:“功夫在詩外”,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洗漱完畢即讀書。心靜沉入閱讀,有感立刻書寫。不急不忙,悠然自得。我們這一代八十年代初畢業的大學生,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百廢待興,千頭萬緒。但人才奇缺,教育更缺。我剛參加工作三年后,十多年任三個班的語文課,工作任務繁重。但在課余時間,依然堅持讀書、筆記和寫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上課任務特別的繁重,自己的孩子剛剛出生,上有老下有小,但我從不抱怨,把教育當作生活的樂趣和人生價值,把讀書和寫作當作自己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人生事件來對待,執著乃愉悅。
王莉:請推薦一本教育書并陳述理由。
陳希良:我推薦張文質《教育是慢的藝術》。張文質先生倡導和指導踐行的生命化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張文質先生說:“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表達我對生命化教育的理解,那就是,把對兒童的理解、關愛、信任、成全,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體現出來,它不僅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達和理解,必須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體現出來,這就是生命化教育。”張文質《教育是慢的藝術》突出特點主要有三點:一是真實。求真務實是教育的基本精神,為人誠實、人格本真、求實做事和求真科研,都是教育的目標任務。二是善思。哲學是教人愛智慧,教育同理,教而不思則淺。善思是經常性地對日常生活的某個現象、片斷、現場、事件等“逼視”、歸納和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三是反思。張文質先生針對好教師的巨大功能而讓教師思考給學生帶來什么的問題,可謂切中教育之要害——“蘇霍姆林斯基也有一個很精彩的表述說,如果一個人沒遇到好老師的話,他就可能是一個潛在的罪犯,如果一個人能夠遇到一個好老師,他再壞也不會壞到哪里去。教師最需要思考的是,我到底給學生帶來了什么?我是不是不經意地帶給學生傷害?我們首先要反思的就是這些問題。”類似的反思式價值追問充滿全書,震耳發聵,令人茅塞頓開。
王莉:您如何規劃自己接下來的職業生涯?
陳希良:人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需要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更需要獲得心靈的自由,即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當然也需要一些老子的境界——“知其雄,守其雌”。能在工作中偷閑和讀書寫作的閑暇時間,總結自己人生經驗和教育實踐經驗,以“講故事”的形式,講給教育同仁,為人民服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服務,做一點自己的貢獻,就是我最大的人生后期的職業心愿。同時緊盯教育的現代化,追求辦學的自主權,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盡自已的智慧和力量,把學生發展好,使學生終生主動追求真善美,做一名優秀的中國人。
相關新聞
- 2021-10-13臨夏稅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維護納稅人權益
- 2021-10-13武威稅務:研發優惠加碼添“薪” 企業創新動力十足
- 2021-10-13定西稅務:稅收賦能促發展 農民增收奔小康
- 2021-10-13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教師賈如磊、分析檢驗教學團隊被評為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學名師、優秀教學團隊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