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1024亚洲精品国产-1024亚洲-1024香蕉国产在线视频-1024手机看片国产旧版你懂的-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財經頻道 >> 省內經濟

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天問一號、中國空間站等入選

22-03-01 09:00 來源:人民網 編輯:田洋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 (趙竹青)2月28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并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從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揭示SARS-CoV-2逃逸抗病毒藥物機制;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實現高性能纖維鋰離子電池規模化制備;可編程二維 62 比特超導處理器“祖沖之號”的量子行走;自供電軟機器人成功挑戰馬里亞納海溝;揭示鳥類遷徙路線成因和長距離遷徙關鍵基因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入選。

  1.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成功。任務采用了“氣動減速-傘降減速-動力減速-著陸緩沖”四級串聯減速技術路線,建立了設計迭代改進流程和多學科綜合優化方法,提高了系統應對故障工況和進入條件極限拉偏下的安全著陸能力。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著陸,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使我國成為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

  天問一號探測器

  2.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并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

  2021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成功。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為后續任務展開奠定了堅實基礎。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并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位航天員送入太空,這是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后,首次與載人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我國的載人航天飛船脫離試驗階段,開始實現太空往返常態化,我國正式進入太空站時代。10月16日,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并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位航天員送入太空,實現了我國載人飛船在太空的首次徑向交會對接。

  中國空間站模擬圖

  3. 從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淀粉是糧食最主要的組分,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馬延和等報道了由11步核心反應組成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徑(ASAP),該途徑偶聯化學催化與生物催化反應,在實驗室實現了從二氧化碳和氫氣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通過從頭設計二氧化碳到淀粉合成的非自然途徑,采用模塊化反應適配與蛋白質工程手段,解決了計算機途徑熱力學匹配、代謝流平衡以及副產物抑制等問題,克服了人工途徑組裝與級聯反應進化等難題。在氫氣驅動下ASAP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淀粉分子的速度為每分鐘每毫克催化劑22 nmol 碳單元,比玉米淀粉合成速度高8.5倍;ASAP淀粉合成的理論能量轉化效率為7%,是玉米等農作物的3.5倍,并可實現直鏈和支鏈淀粉的可控合成。該成果不依賴植物光合作用,實現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

  人工淀粉合成途徑

  4.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獻華、楊蔚、胡森、林楊挺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春來等利用過去十多年來建立的超高空間分辨率的定年和同位素分析技術,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玄武巖進行了精確的年代學、巖石地球化學及巖漿水含量的研究。結果顯示,嫦娥五號玄武巖形成于 20.30±0.04 億年,確證月球的火山活動可以持續到 20 億年前,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火山活動延長了約 8億年。這一結果為撞擊坑定年提供了關鍵錨點,將大幅提高內太陽系星體表面撞擊坑定年的精度。研究還揭示嫦娥五號玄武巖的月幔源區并不富含放射性生熱元素和水,排除了放射性元素提供熱源,或富含水降低熔點兩種月幔熔融機制,對未來的月球探測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嫦娥五號月壤樣品(玄武巖巖屑)的顯微圖像

  5. 揭示SARS-CoV-2逃逸抗病毒藥物機制

  不斷出現的新冠病毒突變株對當前已有的疫苗、中和抗體等抗病毒手段提出嚴峻挑戰,亟需發展能有效應對各型突變株的廣譜藥物。在生命周期中,病毒的一系列轉錄復制酶組裝成“轉錄復制復合體”超分子機器,負責病毒轉錄復制的全過程,且在各型突變株中高度保守,是開發廣譜抗病毒藥物的核心靶點。清華大學婁智勇、饒子和與上??萍即髮W高巖等發現并重構了病毒“加帽中間態復合體”、“mRNA加帽復合體”和“錯配校正復合體”,并闡明其工作機制。揭示了新冠病毒轉錄復制機器的完整組成形式;發現病毒聚合酶的核苷轉移酶結構域是催化mRNA“加帽”成熟的關鍵酶,明確了帽結構的合成過程,為發展新型、安全的廣譜抗病毒藥物提供了全新靶點;發現病毒以“反式回溯”的方式對錯配堿基和抗病毒藥物進行“剔除”,闡明了瑞德西韋等藥物效果不良的分子機制,為優化針對聚合酶的抗病毒藥物提供了關鍵科學依據。

  新冠病毒“反式回溯”的復制矯正機制

  6. 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

  快速射電暴(FRB)是無線電波段宇宙最明亮的爆發現象。FRB 121102是人類所知的第一個重復快速射電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菂等使用“中國天眼”FAST成功捕捉到FRB 121102的極端活動期,最劇烈時段達到每小時122次爆發,累計獲取了1652個高信噪比的爆發信號,構成目前最大的FRB爆發事件集合。研究發現FRB爆發率存在特征能量E0=4.8x1037 erg;探測到其能譜的雙峰結構,即低能端接近正則對數,展現快速射電暴重復過程的隨機性;高能端接近洛倫茲函數,展現強輻射存在可能的相關過程。FAST樣本排除了FRB 121102爆發在一毫秒至一小時之間的周期性或準周期性,嚴格限制了重復快速射電暴由單一致密天體起源的可能性。該研究首次展現了FRB的完整能譜,深入揭示了FRB的基礎物理機制。

  FAST捕獲快速射電暴樣品示意圖

  7. 實現高性能纖維鋰離子電池規?;苽?/strong>

  如何通過設計新結構(如創建纖維鋰離子電池)滿足電子產品高度集成化和柔性化發展要求,是鋰離子電池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復旦大學彭慧勝、陳培寧等發現纖維鋰離子電池內阻與長度之間獨特的雙曲余切函數關系,即內阻隨長度增加并不增大,反而先下降后趨于穩定。在此理論指導下構建的纖維鋰離子電池具有優異且穩定的電化學性能,能量密度較過去提升了近2個數量級,彎折10萬次后容量保持率超過80%;建立的世界上首條纖維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實現了其規?;B續制備;編織集成得到的纖維鋰離子電池系統,電化學性能與商業鋰離子電池相當,而穩定性和安全性更加優異。

  纖維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集成組裝示意圖

  8. 可編程二維 62 比特超導處理器“祖沖之號”的量子行走

  量子行走是經典隨機行走的量子力學模擬,是實現量子模擬、量子搜索算法乃至通用量子計算的工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曉波、潘建偉等通過研發兼容平面工藝的三維引線技術,實現了量子比特結構從一維向二維的拓展,設計并制作了一個由 62個比特組成的8×8 的二維結構超導量子比特陣列,構建了“祖沖之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并通過該裝置演示高保真的單粒子和雙粒子連續時間量子行走。利用量子處理器的高可編程性,實現了量子比特激發粒子行走路徑的精確調控,在固態量子芯片實現了馬赫-曾德爾干涉儀。該工作是世界范圍內公開發表的首個比特數超過60的超導量子計算領域的成果,驗證了對含噪聲中等規模量子比特系統的高精度量子調控能力,為研制祖沖之二號、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奠定了基礎。

  祖沖之號

  9. 自供電軟機器人成功挑戰馬里亞納海溝

  深海機器人與裝備需要高強度金屬耐壓外殼或壓力補償系統來保護內部機電系統。浙江大學李鐵風等從深海獅子魚“頭部骨骼分散融合在軟組織中”這一生理特性提取仿生靈感,揭示了深海極端壓力條件下軟機器人功能器件破壞及驅動失效的內在機制;提出了硬質器件分散融入軟基體實現內應力調控的方法,以及適應深海低溫、高壓環境的電驅動人工肌肉融合制造方法;建立了萬米深海軟機器人的系統構造方法和驅動理論。所研制的自供電軟機器人成功挑戰馬里亞納海溝,實現了10900米海底深潛和驅動,在南海海平面以下3224米實現深海航行。該研究大幅降低了深海機器人的重量及經濟成本,推動了軟體機器人在深海工程領域的應用。

  軟機器人在馬里亞納海溝萬米深海驅動實驗

  10. 揭示鳥類遷徙路線成因和長距離遷徙關鍵基因

  “遷徙生物如何發現其遷徙路線?”一直是社會和學術界廣泛關注的議題,也是Science雜志125個最具挑戰性科學問題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所詹祥江等歷時12年,利用衛星追蹤數據和基因組信息,建立了一套北極游隼遷徙研究系統,發現游隼主要使用5條路線穿越亞歐大陸,西部游隼表現為短距離遷徙,東部為長距離遷徙。在末次冰盛期到全新世的轉換過程中,冰川消退所導致的繁殖和越冬地變遷,可能是遷徙路線形成的主要歷史原因。研究還發現遷徙距離更長的游隼攜帶ADCY8優勢等位基因,該基因與長時記憶形成有關,表明長時記憶可能是鳥類長距離遷徙的重要基礎。該研究結合遙感衛星追蹤、基因組學、神經生物學等研究手段,通過多學科整合分析方法闡明了鳥類遷徙路線變遷成因和遺傳基礎。

  北極游隼遷徙路線成因與長距離遷徙關鍵基因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精彩推薦

  • 蘭州市人社為民服務“直通車”試運行 著力解決企業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蘭州市人社為民服務“直通車”試運行 著力解決企業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 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隴原樣板——蘭州市農業農村工作2021年回顧暨2022年展望 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隴原樣板——蘭州市農業農村工作2021年回顧暨2022年展望
  • 不負春光忙春耕 皋蘭縣今年計劃完成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6萬畝 不負春光忙春耕 皋蘭縣今年計劃完成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6萬畝
  • 十三屆甘肅省委巡視整改“回頭看”和督查評估工作動員部署會召開 十三屆甘肅省委巡視整改“回頭看”和督查評估工作動員部署會召開
  • 多部門聯合出臺意見  進一步加強甘肅法治宣傳教育陣地(基地)建設 多部門聯合出臺意見 進一步加強甘肅法治宣傳教育陣地(基地)建設
  • 任振鶴主持召開十三屆省政府第164次常務會議  研究強工業行動“1+10”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 審議通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若干措施》等 任振鶴主持召開十三屆省政府第164次常務會議 研究強工業行動“1+10”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 審議通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若干措施》等
  • 甘肅省政協理論大講堂舉行2022年第一講 甘肅省政協理論大講堂舉行2022年第一講
  • 十三屆省委巡視整改“回頭看”和督查評估工作動員部署會召開 十三屆省委巡視整改“回頭看”和督查評估工作動員部署會召開

關注我們

中國甘肅網微博
中國甘肅網微信
甘肅頭條下載
微博甘肅

即時播報

1   服用黑芝麻丸能夠預防脫發? 2月“科學
2   【迎兩會 看履職】馬忠明委員:為中醫
3   多部門聯合出臺意見 進一步加強甘肅省
4   蘭州市城關區首家“大愛藥房”運行
5   甘肅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增幅居全國
6   三八婦女節游客可免票游覽平山湖景區
7   “群眾的事都是大事”——記皋蘭縣忠和
8   3月1日起 張掖七彩丹霞景區調整開閉園
9   甘肅新增24所省級示范性幼兒園
10   去年甘肅省生態環境監測顯示 PM2.5濃度
11   全省貧困地區重大專項普查總結表彰會議
12   2月27日甘肅省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13   甘肅省疾控中心提醒:有以下地區旅居史
14   省婦聯十四屆六次執委會議召開 石謀軍
15   去年10月以來 因亂停電動自行車等違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