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俊勇 馬穎
長城文化是中國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歷史文化相結合的綜合文化資源。
“在甘肅這樣一個東西狹長的地帶,長城在整個河西走廊及中部地區都有分布,在全國的長城文化版圖中,甘肅是一個長城文化大省。”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甘肅省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工作委員會原主任范鵬說。

嘉峪關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也是明長城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嘉峪關關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
范鵬表示,在立法保護長城資源方面,甘肅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明長城的保護在全國居于前列,嘉峪關長城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以長城歷史文化為專題的博物館。

近年來,嘉峪關市以實施“旅游+”和“+旅游”為途徑,把推動長城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城市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全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為積極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嘉峪關市立足當地文物保護和展示利用現狀,謀劃了嘉峪關長城數字化保護展示工程、嘉峪關遺產監測中心監測系統工程、嘉峪關長城博物館新館陳列展示工程、文化實景演出、嘉峪關文化主題活動、生態空間環境修復、公共基礎設施配套工程、調整長城兩側保護范圍內用地性質、長城文化藝術創作、道路建設工程等10個板塊50個子項目的重點項目庫。
此項工作的完成,使嘉峪關市真正做到了對文物保護利用項目的大梳理、大整合,對原有項目計劃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要求,轉變思路、調整方式,努力契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定位和內涵。
同時,嘉峪關市圍繞構建文、旅、商、體“四輪驅動”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投資近百億元打造的以關城景區為核心的方特絲路神畫、峪泉古街、世界文化遺產公園等重大文化旅游項目,推動了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了國家級關城歷史文化園區、新城草湖國家濕地公園、討賴河大峽谷省級地質公園、方特歡樂世界科技園區、討賴河水文化生態園區等多種類型的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精心打造的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嘉峪關·關城里”景區已于2021年5月盛大開園。

城市宣傳片是對一個城市精要的展示和表現。近年來,嘉峪關市堅持以“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金字招牌、“萬里長城絲綢路和歡樂旅游嘉峪關”城市宣傳形象為統領,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媒體引路、企業跟進”的多元化宣傳促銷,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開展品牌營銷。目前,嘉峪關市已成功舉辦了三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六屆中國(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節以及四屆房車博覽會等重大活動。
千百年來,滾滾的歷史車輪給嘉峪關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跡:巍峨壯觀的“天下第一雄關”“斷崖千尺,長城之源”的天下第一墩,鐵壁懸空、似長城倒掛的懸壁長城,生動再現驛使奔馳、商旅云集真實場面的魏晉壁畫墓……這座不到3000平方公里的小城蘊藏著50余處著名歷史文化遺跡。
范鵬代表認為,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做好“長城+”這篇大文章,甘肅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首先應該進一步摸清家底,更準確地確立甘肅長城在整個中國長城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嘉峪關作為長城西部的一個雄關重鎮,其地位不可替代。其次,在長城歷史文化研究方面,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和河西學院有大批專家型人才,對甘肅長城的研究、對整個長城文化的研究在全國也處于重要地位。第三是對長城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方面,在文物保護法的執行過程中,長城保護一直是甘肅的一個重點。此外,在利用長城文化開展文化領域深度融合發展方面,甘肅也已作出了積極探索。”
范鵬代表建議,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甘肅在摸清家底、明確地位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強旅游文化景點打造和建設。“在嚴格遵守文物保護法、長城保護有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要把長城的精神內涵進一步挖掘出來,把長城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豐富起來。”

“在保護傳承長城文化,做好‘長城+’這篇大文章的過程中,甘肅和長城沿線各省區市要一起做好‘城衍’文化,即由長城衍生出來的生態保護、民生工程、文化旅游、科學研究、科學普及和文化自信的增強、文化形象的塑造等等。”范鵬認為,在這方面,“長城+”為長城文化品牌的繁榮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應該倡導更多人去了解長城、欣賞長城、研究長城,體驗長城文化的豐富內涵,擴大甘肅長城文化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范鵬認為,在此基礎上,還應把長城和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等貫通起來綜合考慮,全面挖掘甘肅的文化資源,推動國家層面的規劃布局在甘肅更好地貫徹落實。談到長城未來發展,他堅信,甘肅在長城文化、長城保護、長城科普等方面一定會發揮優勢,和長城沿線其他省區市共同努力,創造長城文化在新時代的新輝煌。
相關新聞
- 2022-03-14慶陽稅務:稅惠賦能激發特色產業新活力
- 2022-03-14平涼稅務:“五五二”機制提升稅收管理服務效能
- 2022-03-14蘭州紅古:“壽光模式”助農增收
- 2022-03-14蘭州安寧區:發揮“社工委”平臺優勢 筑牢社區“疫”線安全屏障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